继“青龙游海”(即中国民航大学食堂新菜系——水煮整条青瓜)、“番茄滚蛋”(华农食堂推出的番茄煮整个卤蛋)等高校奇葩菜系火爆网络,被网校笑称中国第九菜系的“高校食堂菜”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而恰巧,近日,广外三饭的新菜色也频频出现在同学们的朋友圈。“橘子炒肉”、“炸牛奶”等新鲜料理味道如何?广外人四年的“家”的味道是如何让一代代广外人魂牵梦绕?赶快随我们一探究竟吧。
广外饭堂二三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广外的吃货们自然是以各大食堂为天。在多样的菜肴选择面前,如今学生们的每日三问已变成了:“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和晚饭吃什么?”还在纠结明日菜单吗,就由小编来为你们盘点一下北校四大饭堂的美味佳肴吧。
四大饭堂:食全食美在广外
广外食堂里最受学生青睐的自然是第一饭堂了,有着靠近教学楼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多样的菜肴的她,每天都吸引着众多学生前往。每天早晨,一饭一楼各式各样的早点一字排开,一踏上饭堂门口的台阶便可以闻到新鲜出炉的面包的香气。午餐的菜式更是品种繁多,适应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不同的口味。晚饭时分,一楼左侧会摆出许多精致的小点心,许多同学都喜欢买上一些作为夜宵。一饭二楼提供的则是各种美味套餐,从左到右依次有自选菜式的麻辣香锅,土耳其烤肉放等地方特色风味,粉面档口,各式铁板饭和蒸饭。三楼一直以来都以物美价廉著称,一荤一素仅需4元,而最吸引人的便属那精心煲好的老火靓汤。每当我看到师傅将一个个老式瓦罐里的虫草花鸡汤、猪肺萝卜汤、霸王花红枣鸡汤盛到碗里时,都不禁胃口大开。
要说按需“取”餐,当数独具特色的小碗乘饭、小碟肉菜的二饭一楼了。时而被热蒸汽模糊了的窗口下,整齐摆放着用各色精致的小碗碟装乘的菜肴——一口糖醋菊花鱼酥脆中夹带着酸甜;一口土豆焖肉里黏中带粉,颇有嚼劲;再一口猪肝蔬菜汤,清甜不腻打开味蕾的同时带来的是家的味道。顺着外边楼梯而上便是号称“五星级食堂”的未力家,如它的英文名“Welikea”一样,精致的桌椅,敞亮的落地玻璃,现代简约的装潢和美味多样的中西式菜品让广外学生、留学生都不禁感叹一句“We like it!”吃厌了常规的土豆肉丝,青菜蘑菇,你可以来试试未力家的肉酱焗意粉、照烧鸡石锅、韩国泡菜肉片饭,还可以和好友“约饭”——一盆水煮鱼的酸辣红汤因为两个人的唠嗑闲聊更加开胃。在这里,你常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在此聚首,金发碧眼,黝黑健硕,一家未力家就能满足各地留学生的味蕾。
最近,三饭以其独特的“奇葩料理”频繁活跃在广外人朋友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到了广外三饭,金黄澄亮的橘瓣搭配香滑的炒肉,橘子的清甜爽口中和了肉的油腻。以鲜奶和糯米为主要原料的顺德名菜“炸牛奶”,温油炸后,外皮脆而不硬,内心鲜嫩可口,酥脆皮下牛奶香四溢,还充分保持了牛奶的营养;而让人意犹未尽的“炸香蕉”,外酥里嫩,酸甜开胃,还是降血脂利肠胃的美食;让人耳目一新的“苹果煮鱼蛋”,方块粒状的苹果和圆圆的鱼蛋可谓色香味俱全。除了奇葩菜色,三饭的茄子豆角、番茄炒蛋、草菇瘦肉、山药水笋鸡丁等也备受师生喜爱。
每天清晨七点到晚上十一点,三饭的糖水店里都一直提供着各种好喝的糖水。炎热时节,来一碗绿豆沙、西米露,消暑又解渴;到了冬天,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或汤圆,暖心又暖胃。糖水店由一家三口经营着,说到当初在高校内开糖水店的初衷,老板娘笑着说,其实他们一开始并没有经验,机缘巧合下开了这家店,在学习和摸索中不知不觉坚持了许久。购置机器、食材,设计品种,尝试调味……一切从零开始,皇天不负有心人,如今,他们对制作方法有了十足的把握,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秘诀,还用心地研制出了菜单上多达二十几种糖水,而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说到最受学生和教职工欢迎的早餐,当然要数清雅园里的包子。热腾腾的流沙包、肉菜包、豆沙卷、粗粮包、馒头、灌汤包花式各样。双手捧起一个肉包子,唇齿接触到软绵的面粉层,扑鼻的肉味伴随着甜味在舌苔上融化并流入胃里,一个充满活力的早晨随之而来。此外还有葡式蛋挞、菠萝包等各种地道的粤式早点,虽然蒸笼高叠,但生意火爆,同学们也得早点排队才能买到。一楼的酸梅卤鸭,入味的鸭肉夹带些许八角胡椒的味,嫩滑的水蒸蛋上洒落对的三两青白葱花点缀了一顿午晚餐,清炒紫甘蓝、亮黄南瓜,在广外的日子,餐盘都能吃成调色盘,多姿多彩。而二楼的中西式套餐,现炒小炒,湘辣川麻,清炒精炖,应有尽有。蛋包饭、鸡扒双拼、和风牛肉等,吸引了本校师生、附近教职工和许多广外附小、附中的小师弟师妹,香色中嬉笑声、炒菜声其乐融融。
我的职责,给你四年的“家”的味道
清晨四点多,处在一片黑暗中的广外还十分寂静。然而,各个饭堂内,员工们早已洗漱完毕,并开始默默地为同学们准备早餐。六点左右,太阳逐渐升起,饭堂的窗口上陆续摆上了新鲜出炉的各色早餐,看着炒粉、糯米鸡、皮蛋瘦肉粥等早点上升起的热气,食堂的阿姨们笑着等待第一批到来的学生。早晨七点,汤面档口的潮汕一家人也已准备就绪,用心熬制的卤水、现场包制的大肉云吞,是这七年来档口的招牌。8点后,各个档口前纷纷开始排起了长龙,食堂里一时人声鼎沸,打菜的阿姨们也渐渐忙碌起来。
十一点半,上了一上午课的学生们已是饥肠辘辘,不过不用担心,此时热腾腾的饭菜已被摆上了各个食堂的窗口。正午的钟声还未敲响,饭堂再次排起了长队。面对有时人流量较大的状况,三饭的厨师说,人流高峰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他们每人掌管几盘菜,尚且可以应付;有时人实在太多,他们便需要两只手都掌勺,同事应付不过来时,便走过去帮帮对方。虽然由于长期掌勺,厨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肩周问题,但他们表示,他们一直希望能为学生们提供健康卫生营养的餐食,学生的满意是他们最大的满足。而到了太阳下山时分,又有新的人流高峰到来,厨师们也依然准备充分,热心如初。
日复一日,年又一年,饭堂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天未亮便到达饭堂厨房开始准备,直至天黑厨师们才背着圆月骑车归家。偶尔,一些叔叔也会趁人较少的间隙到饭堂外吸一口烟。午餐过后是最空闲的时间,可以稍微午睡休息。由凌晨至天黑,为了让学生们能准时吃饭,厨师们牺牲了自己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常有学生在第三饭堂观察到,直到晚上八点,几位厨师才开始吃简便的晚餐。第三饭堂的黄师傅称,从08年至今,他已经送走了很多批学生,对广外也有了深厚的感情。更令他感动的是,每年都会有相识的学生回到饭堂,再尝尝他做的菜,听一听最近饭堂的趣事。
不出广外, 食遍世界
广外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也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在这个“小联合国”里,世界各地的美食也齐聚一堂。
世界美食的盛宴
广外世界文化节由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办,留学生教育学院承办及校团委协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2015年的世界美食文化节更是规模空前,参与的留学生人数为历年之最。美食节上,留学生们各展神通,纷纷展示出自己国家的特色美食:西班牙的水果酒,尼日利亚的羊肉面包,马来西亚的咖喱鸡饭,日本的大阪烧,韩国的粢饭、年糕……世界美食文化节上,洋溢着各国美食的味道。
参加了美食节的卢颖欣同学对德国啤酒盛赞不已。德国啤酒口感醇厚,小麦味香浓,却不像别的啤酒那般带着苦涩。她不由得感慨道:“德国不愧是个拥有深厚啤酒文化的国家啊!”而作为摄影师的易苑莎除了用镜头记录下了盛况,也不忘一尝日本美食。她就很喜欢大阪烧。被誉为“日本的比萨饼”的大阪烧,是常见的日式料理,虽是简单,但味道很好,入口只觉煎饼外层酥脆、中间部分松软而滑口,咬着咬着,便咬到了包菜、猪肉、章鱼、虾,口感十足。
世界文化节,实现了众多吃货们“不出广外,食遍世界”的梦想。
探寻美食的制作
世界美食文化节上,各国美食琳琅满目,惹得同学们食指大动。这些美食是如何做成的呢?其中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序呢?
来自韩国的留学生金昶熙负责做紫菜包饭。说起其制作方法,他熟门熟路:“首先把相关材料比如腌萝卜、紫菜、饭、黄瓜等准备好,再用醋处理一下米饭以增强口感,接着蒸好饭、煎好蛋、切好胡萝卜,然后把蛋和胡萝卜放在饭上,小心地用紫菜把饭卷起来就好啦。” 金昶熙虽然是个已留学两年的男生,但他从未忘记家乡的味道。
Estrella制作西班牙汽酒桑格利亚(sangría)
“It is so great ,so funny !”第一次参加美食节的西班牙美女Estrella说起她准备的美食滔滔不绝,其中的“桑格利亚”是她花心思最多的部分。桑格利亚(sangría)是西班牙的一种汽酒,从红葡萄酒、水果、苏打水和白兰地中得来。它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先把切好的水果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橙汁、预调酒和红酒搅拌,再放入冰箱冷藏一夜。为了调出好的口感,她和朋友们花了两天时间准备材料,反复试验,并利用两个下午调出了美味的鸡尾酒,最终在美食节上大受欢迎。
民以食为天,美食无国界,留学生们用心制作出的美食让我们聚在了一起共同畅享!
本土美食,同样精彩
外国留学生的厨艺令人大开眼界,而广外本土学生们的厨艺也不遑多让。今年4月,我校“金勺子”厨艺大赛的舞台给了来自各个学院的神厨们一展手脚的机会。
大赛上,既有满载西北风味的“大盘鸡”,也有富有江南雅韵的“红嘴绿鹦哥” ,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罗勒海鲜意面”……“好看又好吃,现在想想都很开心!”一位担任过上届大众评委的同学如此感叹道。中文学院大三的桂纯同学是上届大赛亚军获奖队“梧杨柳”的成员之一,谈起参赛过程,她仍然显得很兴奋。为了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她和她的队友们分工合作,反复试验,在菜品、菜名、材料选购、彩色搭配、食味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最后,她们的独家私房菜——红嘴绿鹦哥,过关斩将,获得北校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然而令人惊诧的是,这道红嘴绿鹦哥居然只是由油条和淮山做成的一道雅致的素菜!
在这样一场场的美食盛宴里,广外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美食的向往与追寻,他们实践着,同时也享受着。
北门——广外人不可或缺的“食物圈”
每所大学外头,总有那么一条食街,它独立于大学之外,却独享学生的味蕾的依赖。走一两步,就从山东到了陕西,从潮汕到了台湾,甚至从韩国到了巴西。白云广外北门之外,就有这么一条美食街,200米长的街道,容纳了体现全国各地菜系特色、甚至世界性口味的近 间食店。这就是我们的北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北门,你不知道的故事
这里有一家小店,安静的隐藏在广外周边流光溢彩的繁华世界里。一座些许简陋的屋棚,一辆冒着热腾腾香气的小推车,还有,一个总是面带和蔼微笑的中年大叔。假若你是一个有心人,你会发现,就是这样一家小店,它已在这里,悄然淌过了十载流年。
其实,远不止十年。尘封在这里的故事,或许更久远。
“大叔煲仔饭”见证广外变迁
这是一家名叫“大叔煲仔饭”的流动摊位,店主大叔见证了从建校之初到现在,广外一点点的改变。广外北门外,那条如今夜夜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小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一派萧条,荒无人烟。1985年,一些大排档开始零零星星地出现并不断发展,最多时走几步便能遇见四五家。2000年,为了市容工作,政府将广外附近的沿街店铺统一拆除。那些存在于上世纪广外人回忆里的大排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兴的、更为整洁的饭店,比如至今仍广受学生欢迎的隆腾阁、阿姨靓汤等就是在那时开业的。后来,随着流动摊贩安置工作的进行,又有多家店铺相继出现,专营早餐的、夜宵的,还有各色各样的麻辣烫、汤粉面,可谓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荒凉的北门外,渐渐地,车水马龙。
北门美食,让胃先回家
每年的广外,总会有这样一批人,拖着沉沉的行李箱,随秋风一起远赴而来。他们来了,五湖四海的乡愁也在这里生根。于是,北门外那条小街上,一家家具有各地特色的小吃店成了他们情感最直接的寄托。怀念,让胃先回家。
自从来到广外,四川的小胡总是在抱怨菜不够辣。辣椒,是川菜的灵魂,也是埋藏在每一个四川人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情怀。不过,在北门外一家名叫重庆老麻抄手的店里,胡同学找到了这魂牵梦萦的味道。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油抄手,一份酣畅淋漓的肥肠面,她说:“这里才有家乡的感觉”。来自陕西的郭同学每隔几天总爱到一家名叫秦香汇的菜馆点一份油泼面和肉夹馍。“包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在这家菜馆里,郭同学喜欢按着正宗陕西人的吃法,放几大勺辣椒在面里,再撒上岐山香醋,一边吃一边回忆家乡的秦砖汉瓦。
吉林的陶同学似乎偏爱山东煎饼。每当听到同学们相约“走,我们去吃山东煎饼”的时候,所有的困倦都被一扫而空。来自潮汕的林同学总会隔三差五地到潮汕汤面世家,虽然嘴上说着“这里的牛肉丸不正宗”,却依恋着与家乡相似的滋味。江南style韩国料理的老板是个正宗朝鲜族人,店里的东西深受朝鲜语专业学生和韩国留学生的推崇。在这里,你时常可以见到电视里播着韩剧,韩国留学生们用韩语聊天,仿佛随味蕾一起,穿越时空。
不出宿舍的美食:您的外卖到了
“铃铃铃”“喂,你好”“同学你好,你的外卖到了,请下来拿一下”,这样的对话已经不为同学们陌生,尤其到了饭点,每栋宿舍楼下都似乎成了饭餐交易点。打开外卖软件,“龙腾阁”、“阿姨靓汤”等北门美食店的各色招牌菜系应有尽有,任君选择。不出宿舍门,尽享北门美食。
有时走在校道上,身后骑着自行车的外卖小哥匆匆掠过,伴着响亮拨号铃声和熟悉的“您好,您的外卖到了”。对于大部分广外学子而言,外卖是“方便”的代名词。与在食堂就餐相比,外卖轻松快捷是她们选择外卖首要的原因;有时课程很满或者有公事在身,或是天气原因,若是遇上冷空气或者下雨天,去饭堂吃饭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不论日晒雨淋,外卖经过一路的颠簸来到我们手中,不变的温热是送餐员们狂蹬着脚踏车一路飞驰的成果。送餐员尚小姐表示:“当我把外卖送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心里洋溢着的就是让他们能及时吃上热饭菜的满满自豪感。”
每一种小吃背后,都藏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故园的土壤上代代相传,而我们,就带着这些味道上路。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一个人,一轮月,一段乡音,一碗美食,广外北门一条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载着学子们心中千里之外的家的离愁,也盈满往事与回忆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