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我校迎来了六千多位“新新广外人”,其中3088人还是00后“小鲜肉”。火车站、校道、宿舍楼等许多地方都能找到这群从五湖四海而来的“新新广外人”忙碌的身影,广外也正因为他们的汇聚而显得热闹非凡。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从这一个地点切换到下一个地点,“新新广外人”们是怎样度过他们成为广外人的第一天呢?
上午9:00,火车站
早晨9点,在广州南站“便民送新生”接送点,不少“新一代”的广外人在候车区里一边拉着大包小包行李候车,一边透过这个小小的火车站窥探着广州。
来自揭阳的英语教育学院新生叶晓纯是跟同在广州读书的姐姐一起来的,姐姐正在咨询志愿者坐大巴还是赶地铁可以更方便地去到大学城,而她在一旁安安静静地不太说话,显得有些害羞。“我看志愿者们真的很辛苦。”叶晓纯腼腆地说,“姐姐一路把我送过来也辛苦了。”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叶晓纯还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想象过会是怎样,在她看来,“都是要去经历了才知道,但至少要好好学习吧”。姐姐看着妹妹,笑着说:“等下在路上再叮嘱她一些话吧。”
广外志愿者在广州火车站迎接新生们
和好奇又略显胆怯的大一新生不同,今年入读高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郑思雅只是静静地看着火车站里来来往往的人群。来自湖北的她提早一天坐了4个小时的高铁到了深圳,又一早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来到广州南站。这一路上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因为有妈妈的陪伴,郑思雅并没有感到孤独和茫然,而是对新学校和新同学充满了期待。她坦言选择读研是自己的决定:“因为觉得研究生比本科生的竞争力更大、更有发展前景,再加上进入广外高翻院深造是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所以,考研的时候就选择报考了广外。”作为研一的师姐,对于未来,郑思雅也比大一新生有着更加清晰的规划——第一年要考下二级笔译证书,到了第二年就重点准备毕业论文。被问起毕业之后的打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释道,因为家人也在广州这边工作,可以免去一些离乡的思亲之苦,再加上自己比较喜欢广州冬天暖和的天气,所以毕业之后她也希望可以留在这个外语气息浓郁的城市继续发展。经过四年的历练,郑思雅早已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对什么都充满新鲜感的小孩。现在的她褪去了稚气,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决心。“每个阶段都是最美好的,我不会去怀念过去,只会珍惜现在,努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郑思雅与她的妈妈
中午11:00,校道
经过一路的颠簸,”新新广外人”终于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踏进了广外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热情友善的志愿者,四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广外在向新广外人彰显着她活力激情的一面。校道上,随处可见提着行李、行色匆匆的家长和新生。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新生徐梦如正和妈妈以及小姑一起,提着大包小包,走在前往宿舍的路上。她来自河南,连续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在8号抵达广州。她觉得考上广外是一件幸运的事,“我想在大学四年里遇到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未来想留在这个学校教书。”来自潮州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生陈贤宇报道时更是“全家出动”,妈妈、小姨、姨丈、表妹都来了。“今天真的很热,但这么多家人都陪我来报道,非常感动。”陈贤宇说。看着满地的行李,陈贤宇的小姨笑着说:“这行李已经不算多了。”他们一家都是第一次来广外,刚读高一的表妹也想着来看一看大学校园,就跟着一起来报道,“我觉得学校很大,环境很好,以后也要向表哥看齐。”
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来自山东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一新生徐司琦和父母一起参观着新学校,显得更为闲适和淡定。虽然早在大三的时候她就因为参加由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来过大学城校区,与广外结下缘分。但是,当她以广外新生的身份再次踏进校园的时候,心里的激动和期待依旧不比其他学生少。她表示,参加暑期活动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广外浓厚的学习氛围,更是被广外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所感动,所以毅然决定报考广外。对于未来两年的学习生活,徐司琦也是计划满满。“在以学业为重的基础上,我还想加入学院的研学会和参与学校的一些项目,多学点东西,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校道上手挽着手一起去报道点的孙嘉莉和许昕婧,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独特。她们来自会计学院,毕业于揭阳普宁同一所高中的同一个高三班级。对于这次十分奇妙的巧合,孙嘉莉坦言道:“一开始是我想报广外的会计专业,后来就给她推荐这个学校,她想了想觉得不错就一起报了广外的会计学院。”最终两人一齐走进了广外校园,将在这里延续她们的深厚情谊。看着身旁的许昕婧,孙嘉莉感叹道:“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在同一个班级的好姐妹,我们真的很幸运。”
孙嘉莉和许昕婧
下午2:00,宿舍
下午2点,”新新广外人”们宿舍的行李基本整理完毕,正式入住“新家”。
生活在广州本地,入读国贸四班的梁嘉琳一到宿舍楼下,就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热情。“师兄师姐好热情,我行李不多而且就住在3楼,爸妈也在,他们还帮我拿上去,感觉都不好意思了。”梁嘉琳笑着说。广外的宿舍条件也让她觉得很满意,“有些同学有给我发过其他大学的照片,我觉得还是广外好,四人间,环境挺好,也很干净。”她高中住宿过两年,所以再次住宿对她来说是“轻车熟路”,虽然爸妈跟她一起来,但东西都是她自己一个人整理的。“他们一到宿舍我就把他们‘赶’走啦。”梁嘉琳笑着调侃,“自己整理就好,都是很小的事。”早上舍友们也陆续到了,梁嘉琳对她们的初印象是“非常nice”。“能够感觉到舍友们对班集体活动都很积极,而且爱学习。所以我也要好好学习,拿奖学金,赚更多的钱!”说到这里,梁嘉琳忍不住笑了。她已经计划好未来加入一个学习类社团和一个兴趣类社团,暑假已经对团学、志协、创研等社团有了一定了解,“就是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对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她还处于“观望”状态,“毕竟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活,不能那么早下定义,但我很期待。”
而在另一边,国际学院宿舍的门口,班导梁铭恩正被一群新生以圆圈的形式围在中间,告诉新生们晚上有怎样的安排,并不时回答着他们的疑问。梁铭恩从8号起就开始接待新生,带他们上宿舍、领钥匙、指引食堂、超市的路线等等,这份比较琐碎的工作,在她看来很有意义。“既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新同学,也感觉很奇特,因为自己一年前也是这样入学的,也是什么都不懂,比较惶恐,现在我就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