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特别策划 > 正文

【中华文化传播女使者】郑庆君:把汉语教学推进到佛得角国民教育体系

文字:梁玲华 江汇 高雅 郑嘉妍 汤婉莹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3-06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三八节”来临之际,新闻网特别策划了“中华文化传播女使者”系列报道,采访我校海外孔子学院三位女性中方院长:上学期卸任归来的佛得角孔子学院郑庆君、俄罗斯乌拉尔大学孔子学院陈辉、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余六一。聆听她们如何战胜离家的情愁以及身体不适等不利因素,如何克服在异国他乡遇到的语言、饮食、文化等种种困难,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发展中外友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所做的努力。

 

在孔子学院办公室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约到从佛得角孔子学院归来的中方院长郑庆君教授。她身材娇小,长发披肩,看起来年轻时尚。短短的两个半小时的交流,她思路清晰,话语幽默,办公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对于担任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校长的心路历程,她云淡风轻,“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感谢我有一批很好的合作伙伴;离不开我们大学、中国驻佛大使馆、佛得角大学、佛中友好协会等的大力支持,这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批人的努力”。

2017年佛得角孔子学院春节文化体验活动

38天,从0起步保证佛大孔院按时开学

2015年12月18日下午三时,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里张灯结彩,隆重的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很少人知道,38天前,这里还是两间一无所有的空房子。

2015年11月9日,郑庆君带领三名志愿者兴冲冲到达佛大孔院时,不啻“受到暴击”——她6月份就交给佛方的孔院办公室装修方案没完工,孔院秘书还没有人选,本应为中方院长和教师找妥的住所还没有影子……面对严峻的现实,郑庆君无处抱怨,也不能考虑太多,她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辜负国家和学校的期望,必须保证年底前孔院正式揭牌开学!”随后,郑庆君带着几位志愿者,在附近廉价酒店住下,每天啃着干枯的面包和难以下咽的意面,没有蔬菜米饭,吃到嘴角流血,一边找房子,一边开始孔院各项采买。

“孔院几乎所有家具设备,大到各类电器一桌一椅,小到一支笔一张纸,都是我和秘书两人没日没夜四处奔波购买的”,郑庆君神情凝重,沉浸在回忆之中。最让她骄傲的是一张乒乓球台,“那是孔院的百宝多用桌,兼有学生的乒乓球台、阅览室读书桌、接待来宾饮茶桌、文化活动餐桌、孔院会议桌、做横幅练书法工作台……真是超值,一物N用”!郑庆君会心地笑着说。

郑庆君

6次洽谈7次修改协议,把汉语教学推进到佛得角国民教育体系

如果说用38天时间,让一无所有的孔院神速建立是创造奇迹,那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将汉语教学推进到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简直就是实现不可能了!然而,郑庆君她做到了。

佛得角是位于非洲西岸、大西洋中部的岛国,共由圣安唐、萨尔、圣地亚哥等15个大小岛屿组成,远离非洲大陆,人口仅有50余万。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开展,郑庆君意识到佛得角孔院的最大风险与未来挑战:办学规模如何稳定与增长,特别是汉语教育能否持续发展?于是,抓住2016中佛友好交流40年庆典以及新一届政府上台期望扩大与中国交往的机遇,在中国大使馆的积极支持下,郑庆君带领外方院长与孔院秘书6次与佛得角教育部展开洽谈,7次修改双方协议。付出最终结出硕果—— 2017年5月,孔子学院与佛得角教育部签订了在佛得角中学开展汉语普及教育项目的合作协议,从2017年9月开始,汉语教育在佛得角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机遇。

成功的基础自然是有赖于郑庆君全身心的投入:秉承“文化搭台、语言唱戏”的理念,在办学起步的2016年,孔院共举办、协办及参与各种大小文化活动高达55场,在佛得角文化、教育、外交三界均赢得了广泛影响和良好赞誉,将文化活动打造成了孔院品牌,为佛教育部在中学大胆实施汉语普及教育项目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2017年虽把重心转移到教学,但孔院全年举办、合办及参与的各类文化活动仍然高达25场。

短短两年,孔院迅速发展。2016年,注册学员为448人,22个教学班;2017年,由于下半年佛得角中学汉语普及教育项目的推进,孔院办学规模扩大到74个教学班,注册人数1636人,是2016年的近4倍。

佛得角大学孔院与佛得角教育部签署合作协议

“每天朝六晚十二”,这是她在佛得角的作息规律

“每周五加二,白加黑”,这是郑庆君在佛大孔院的工作模式。“佛得角早上6点是国内的下午3点。国内布置工作都很急,很多时候必须赶在当天完成或处理,如果不抓紧,就不能赶在国内下班前提交材料了,不早起怎么行啊?”所以在佛得角期间,郑庆君每天清晨6点就要起床处理国内安排的工作。9点左右再搭乘“类似国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公交车”前往六七公里外的孔院“正式上班”,与佛大各机构进行沟通,安排孔院的各类教学与文化活动……等到她完成了当天的工作走出孔院的大门通常已经是晚上七八点。回家后,郑庆君还要继续处理国内的很多学生或拟任志愿者的问题,“几乎没在12点前睡过觉”。

郑庆君大学是英语专业,硕士、博士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是真正的语言教学内行人。在繁重的管理工作之外,郑庆君一直坚持实行听课、备课、评课制度。在孔院开设出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班之后,郑庆君担纲其中的主体课程《汉语基础》,她觉得没有把自己的汉语本事吐出给这些学子,实在有些可惜,“白天没有时间,我就坚持晚上授课”。

对于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郑庆君则是一再压缩。在吃饭问题上,她对自己非常狠,“中午的时候使劲吃,多吃一点,这样晚上就不会感到那么饿了,节省了吃饭时间”。住宿上,国家汉办有规定,中方院长可以租住8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可是在佛得角两年,郑庆君一直蜗居在一个不到五十平米的一房一厅中,“一开始想着暂时落脚,可是后来也一直没有空闲。准确地说是没舍得花时间为自己再找房子,就安慰自己说是为国家省钱吧”。事实上,房子真的太小了。最后半年,郑老师的先生实在是放心不下她,一退休就前往佛得角做她坚强的后盾。可是到了那里,他只能睡在卧房的地铺上面。

郑庆君在机场迎接第三批志愿者

工作之外,她是工作人员的“郑妈妈”

作为首任中方院长,郑庆君于佛大孔院而言,无疑是类似于“严父”的支柱角色。然而,对于同在孔院工作的老师与志愿者们来说,她则更偏向于“慈母”,“我跟他们的关系可好了。”

佛得角是西非岛国,气候宜人,“但是蔬菜、水果比较少,大部分靠进口,中餐馆也没几家,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她把每一位志愿者和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与家人般对待,虽然工作很严,但是对他们在生活上或是在工作上的困难,她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帮助,“每个人提的要求我都不会忽略”。第一批志愿者是跟着郑庆君一起到达孔院,第二批第三批志愿者到达和离开孔院,郑庆君都亲自前往机场接机和送行。从中国到佛得角没有直航,通常要辗转几站经历三、四十个小时才能到达,每一次的到达航班都是在半夜一、两点。

逢到谁生日,郑庆君都会把全孔院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最常用的办法是,给寿星买个蛋糕,然后她己在家里炒几个菜煮点饭带到孔院一起庆祝,让孩子们感到一份远离祖国和家人的温暖。“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只有第一批和第二批志愿者和孔院的专职教师、秘书、外方院长过到了我亲自操持和布置的生日,而第三批志愿者我带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我无法做到为每个人过一次生日,因此也就没有再坚持了。但我答应他们,回国后一定再补,集体过一次!”

孔院的工作秘书布鲁尼是个26岁的年轻人,曾经在中国留学过,非常地敬业能干。郑庆君对布鲁尼的关怀无微不至,布鲁尼直接就称呼她“中国妈妈”,并且说,“She is more than a director, she is a mother, almost to everyone”。的确,大家都把她称作“郑妈妈”,连40多岁的第二任外方院长都这样地称呼她。

正如与郑庆君教授在佛得角共事最长的专职教师苏春所说:“越了解郑老师,就越敬佩郑老师,也越心疼她。您辛苦了,孔院感谢有您!”

郑庆君与志愿者在一起

记者手记:

采访之初,我们很好奇,一位年过半百、身体羸弱的女教授,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选择到一个三万里之外、语言不通(佛得角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的陌生岛国去传播中华文化的?采访中,郑庆君教授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佛得角大学孔院的热爱,她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深深地震撼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