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特别策划 > 正文

【特别策划】这些社团不太“冷”

文字:周瑶 尉肖敏 谭舒尹 冯媛媛 林国洋 陈佳鑫 梁颖欣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3-06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也提供了展示自我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相对于备受关注的热门社团,一些相对小众的“冷”社团有怎样不一样的精彩呢?现在就请跟着记者一起走近那些“冷”社团,听听社员们分享与众不同的故事,带你感受不一样的精彩。

 

粤语社:“掂过碌蔗”

“掂过碌蔗”的社团?什么意思?甘蔗协会吗?

不。它是2017年刚成立的,带有文化传承性质的粤语社,旨在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及传承广府文化。当被问及成立粤语社的初衷,社长分享道,这是出于对广府文化的热爱,发起者们希望能创建一个平台,分享和传播粤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意识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同化或者消失的危险。社长说,无论是粤语“懒音”(指语言中一些音韵简化和误读现象)的出现还是广府传统工艺(做油角、纸扎灯笼、打铜等)几近失传,都激起了他们保护广府文化的本能。于是他们建立粤语社,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传播广府文化,从而能让更多人体验广府文化、热爱广府文化。正如副社长所说的:“除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广东还有很多很吸引人的地方。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们希望可以把一些广东传统文化中有益、有趣的东西传播出去。”

粤语社微信推送

在粤语课堂上,社员们在老师(由学生社员承担)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小心翼翼地开口拼读粤语音标。“gwong2-广 ——zau1-州——”大家齐声跟读的专注神态不禁让人想起幼儿时期初学汉语拼音的模样。到了课堂自由展示阶段,社员们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用粤语朗读《春晓》《静夜思》等经典古诗。无论读得准确与否,大家都拍掌表示鼓励,同时帮助朗读的社员纠正错误的发音。课堂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空气中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息。

粤语社课堂教学

粤语社也十分注重让成员们体验广府文化。副社长黄同学说:“在广外,随处可以听到粤语。对于没有粤语基础的同学来说,学习粤语无疑是融入广东生活的一种捷径。”粤语社就像促进大学生融入生活的催化剂,致力于帮助外地社员减弱方言不同带来的隔阂感。社员弯弯是个江西妹子,虽然已经在广州呆了几年,但是粤语说得仍是不太地道。九月份来到广外报道之后,听说广外有粤语社,她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加入粤语社就是想系统地学习粤语,并多了解一些地道的广府文化!”她一脸兴奋地说:“广府文化真的很有意思!比如,喝茶的时候,如果别人给你倒茶,你要用手指轻叩桌子表示感谢。而且已婚的人和未婚的人伸出来叩桌子的手指还不一样呢!”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到了许多广州生活化的礼节,如吃饭前要先用茶水“烫碗”,倒茶不可以倒满等等,都让她感觉自己更加融入了“广州生活”。对于粤语社,弯弯说,它虽然是新成立的社团,但是社员们都很用心地准备课件和推送,每一次参与粤语社的活动都让她对广府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天文社:畅游天际

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律,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新成立的天文社选择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举办第一次活动——观测星空,许多从未观测过天象、从未接触过天文望远镜的会员们兴奋地聚在一起。每个社员都能借助天文望远镜观看星空,围观的社员满怀好奇地围住观看的同学,不停地问:“看到了吗?看到了吗?”看到的同学,亦止不住想要分享的喜悦:“看到了,很美,你们快来看!”在看到美丽的星空的时候,有人提出说,星星离我们几十光年或者更远,当那束星光传递到地球,被我们看到时,那颗星星可能已经不在那个位置了,甚至,已经不存在了。这不禁引发了天文社社员的思考,一位同学说,“这让我觉得‘所见并非真实’颇有些道理,这不仅限于星空,生活里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是星空让我懂得了,所见所闻未必百分之一百符合事实,要时刻握紧自我理性思考的宝贵权利”。

用望远镜观察星宿

这帮闲不住的人还特意选择在重阳节登高观日出。清晨四点半,天依旧是墨色的,天文社的十几位社员从学校出发,徒步攀登白云山。指针指向六点十五分,他们寻了一片视野开阔的地方停下来,聚在一起,静待天边吐白。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社员们安静地守着灰蒙蒙的天,看天空的黑色渐渐被拨开。天边先出现的一抹橙红的朝晖,引起了社员的轻声惊叹。紧接着天空的黑色加速退去,可以窥见朝阳的一弯,如月牙,继而半日。会员们默契地屏息,生怕错过什么。随着一声欢呼,朝阳整个跃出了云层,终于看到了等待许久的日出,社员们握着相机、手机的双手都有些许颤抖。社长华同学说:“爬山花了很长时间,虽然早晨天气很冷,雾也有些大,但看到日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值”,“观看日出能给人带来生机活力,大伙齐聚在一起,更是觉得热闹而充满朝气。”是的,会员们镜头里,有夺目的朝阳,更有比朝阳还灿烂的笑颜。

 

剑道社:动静之间

封闭的训练馆里,小林身着黑色剑道服,眼神坚定,双手持剑,高高地举过头顶,右手一摆,左手一拉,竹剑穿过空气,发出清脆的咻咻声。训练结束后,小林的社长走了过来,一边帮他卸下盔甲,一边和他交流刚才训练的心得。待社长离开,小林悄悄地对记者说:“去年寒假的时候,社长痛风发作,打电话给前社长,前社长赶过来,背着170斤的他去了医务室呢。”

剑道社训练

谈及当初加入剑道社的原因,他开玩笑说:“这可是学校唯一一个可以正当地疯狂打人的地方耶!”小林起初以为剑道社中的练习会像武侠片中眼花缭乱的打斗,但实际的训练却与他想象中的反差很大。“我们现在练的九型十三刀,就是像武术中的扎马步等,主要练的是刀的理法,在每一刀中感受挥刀的感觉。看起来每一刀都是很简单的劈砍动作,但是每一刀都有着手势,腰法,步伐甚至节奏的要求,比如说一个格挡的动作……”——小林直直地出刀——“这样就是错误的,要这样……”记者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旋转着刀柄用刀面挡住了突如其来的进攻,对手的刀被牢牢地架住了。每次一提起剑道,眼前这个斯斯文文甚至有点内敛的小林总会手舞足蹈地演示起来,一会是如何提刀格挡,一会是如何直劈对手,完全沉浸在剑道的世界中。

《论语》云:“知者动,仁者静。”这里有赛场上的紧张,也有赛场下的温情,每一个剑手看似迅猛的一刀实则包含着他们对于剑理,对于自己的一种感悟。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正如每一场训练结束后的冥想,社员们在练习剑道的同时,也是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在动静之间直达本心。

 

极限飞盘:非一般的运动

清风微扬,天气清新舒适,操场上一片热闹的景象。记者走向足球场的一边,有三个极限飞盘社的成员围成一个三角形,正进行着飞盘训练。飞盘被高高抛起,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眼看着将要落到另外一名成员的区域里造成失分,这位成员迅速跑动起来,在它落在对方区域前稳稳接住了飞盘。

飞盘社社员们赛前互相加油鼓劲

极限飞盘运动在国内是一项新鲜而小众的运动。极限飞盘非常特别的一点是,在比赛过程中没有裁判的参与。比赛仅靠对方队伍自觉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犯规,或者依靠双方队伍进行协商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项运动需要队员的诚实与团结。不仅如此,在比赛之前,双方的队长会互相呐喊对方队伍的口号,为对手加油助威,最后才喊自己队的口号;队员们相互搭肩,一起加油助威,鼓舞士气。而在比赛之后,两个队伍的队员会围坐成一圈,交流比赛的经验以及之后要注意的训练方向。“尊重自己,尊重对手”正是极限飞盘所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

在成员们的心中,飞盘社是一个美好的存在。“它可以调节学习与生活。当学习很累的时候,玩飞盘可以缓解压力,这样也可以不用常常看着手机啊。”副会长陈颖这样描述飞盘社在她心中的意义。王丹则表示:“飞盘社是一个交友神器,而且一些经验丰富的选手往往会很有耐心地给新人讲授经验、技巧。大家都很有耐心、很包容,我在这个社团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她为自己能加入极限飞盘社感到开心又自豪。

前会长陈意榕向我们分享了在这个社团里的真切感受。她觉得,这个社团里的向心力来源于大家对飞盘的热爱;而大家聚集在一起,相互成为了朋友,也就更热爱这个社团。正是成员们的热爱,加强了她对“极限飞盘”未来普及化的信心。对于目前飞盘社在学校内鲜为人知且参加者少的情况,她表示,未来飞盘社将通过在操场上训练而吸引更多的广外学生加入,社员们也会在摊宣上努力宣传。“极限飞盘已经正式成为奥运项目,因此这项运动未来会被更多人熟知,我们的飞盘社也会被更多同学认可。”

时间慢慢到了六点,天色渐渐褪去了白天的光,操场上的风也渐渐变得清冷。飞盘社的成员在操场灯光的映照下,三三两两肩并肩,有说有笑地向校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