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广外吾师 > 正文

刘季春:一片“师”心在玉壶

文字:记者 黄芳 实习生 曾晓琪 李一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编者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高级翻译学院刘季春教授在大学默默地耕耘了二十四年的真实写照。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他把学生对自己的认可视为最大的幸福。

  在求学的艰苦岁月里,他坚信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在面对公务员的优越条件时,他毅然决定投身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的长路上,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和学生相处,他以一片真心对待学生,深受学生爱戴。本期的名师访谈,请跟随记者走进刘季春老师的心灵世界,一起领略这位挚爱教育事业并为之倾尽心血的老师的魅力人生。


高级翻译学院刘季春教授

 

艰辛求学:“力气越使越大,不使没有”

  小时候,刘季春的家庭条件并不优越,学习资源短缺,上天并没有给予他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也没有可供一个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可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他相信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求学时,刘季春经常看名人传记。他说,这些书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些名人就是他的榜样。刘季春在采访时回忆起儿时的故事:他念中学时经常要参加劳动,但有时有的学生偷懒,班主任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对大家说,“力气越使越大,不使没有”。这句话几乎影响了他整个人生,他也常常将这句话说给自己的学生们听,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工作中。

  书山不绝,学海无涯。刘季春始终坚持“力气越使越大”的信念,不断地用知识填满漫长的求学之路。当年从江西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西理工大学任教,但有限的英语学习资料难以满足他的需求。凭着对英语的一腔热爱,他决心到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读研深造,攻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991年,刘季春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经过国家教育部的公开选拔,刘季春得到国家留学生基金委资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雷丁大学进修。在一年的留学过程中,基于英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听课的制度,他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接受了不同的知识,并且四处游历,亲身体验异国文化。刘季春表示这是他在国外进修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身体验文化才能真正认识文化。”

孜孜教学:“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到学生的认可”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那就太失败了!”刘季春这样说道。“学生重于一切”,他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孜孜不倦地走过了二十四载教学路。

  199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刘季春收到广州市外事办公室的聘请,但他最后拒绝了聘请,下定决心留校当老师。他坦言,当时他到外事办工作了几天,就觉得自己不适合那里的工作,他更喜欢的是教师这个职业。“我喜欢教书,我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他平静地说。在留校工作的十八年以来,他先后在涉外秘书系、国贸系、商英学院、翻译学院任教,并教授“4+1”、“4+0”双学位的高翻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可谓是“桃李遍广外”。


刘季春与学生在一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他的心中,学生是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朵,自己是甘为奉献的落红,耕耘于讲坛,二十多年如一日,向大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他经常说:“教授,教授,首先要把课教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谈到为何学生如此喜欢他的课时,他说道,“我重视每一节课,即使是上重复的课,我依然把每一节课当成新课对待,这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的真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懂得总结每一次课堂经验。”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每次上新课前,刘季春总是备好两套方案,以免出现因同学带错课本等状况而浪费时间。

  “看到学生喜欢上我的课,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刘季春最乐意花时间在教学工作上。学生们对他的真诚和负责也给予了最真切的回报。多年来,他总是能收到学生们亲手绘制的特别贺卡,这些卡片不只是简单地写上礼节性的祝福,而是一张卡片上满满地承载了几十位同学不同字体、独具风格的心声。有时候一张卡片容不下那么多字的祝福,学生们还会另用纸附上。“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呢!每当我收到这样的卡片,我都不禁热泪盈眶,也让我更加喜欢教育事业。这些以班集体名义送给我的卡片,我至今都珍藏着,因为对我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到学生的认可!”


满载学生深情的祝福卡片

  不论在求学的道路还是工作上,刘季春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而支撑他一路走来的是他信守的九个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于这九字原则,刘季春笑言:“作为教师,我没有远大的志向与雄心,但是我爱学习、爱教书、爱学生,正是由于这份浓浓的爱让我不仅执着于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而且始终醉心于教学工作。”

潜心科研:“科研围绕教学,科研为教学服务”

  受命于紧迫之间,行事于挑战之时。刘季春1991年留校任教后,被分配到了刚成立不久的中英文秘书系。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他给学生开设了应用翻译课程。当时,国内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屈指可数,在没有较多教学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自己辛苦摸索总结。1996年,他将自己上课的讲义整理成书,出版了《实用翻译教程》,这是他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的结晶。这本书成为建国后最早的几本讨论实用文体翻译的教材之一,在全国许多高校当成教科书使用。他本人因此也成为全国最早开设应用翻译的教师之一。2007年,《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出版,此书被列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教学和科研如何平衡的问题上,刘季春始终认为,“作为教师,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重,教学与科研互补,因为科研成果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课堂才是实战,教师的本位职责就是教学,我们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必须为教学服务”。在他看来,教学是船桨,科研是舵手。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才可以更好地解答学生的实际问题。因此,他的科研项目几乎全部以教学改革为主题。

淡然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他向善和向上的品格”

  刘季春的日常生活可以概括为典型的书斋生活:他喜欢宁静的读书生活,时常在书海中寻求前进的活水。他在青年求学时看完《傅雷家书》,随即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这么一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即向善和向上的性格。”他解释道,“善就是善良,上就是上进,人要怀着向善的心态不断向上”。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追求着这种人格上的境界。

  这种向善和向上的信念使他在步伐紧凑的生活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他认为,人不必要过于计较生活中的得与失,“得与失是辩证存在的,有得必有失,过于计较得失会让人心更加浮躁。”他也经常这样教导学生,勉励学生们无论在做事还是在为人,都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凡事尽力做好就行。

  在采访过程中,恰巧他的老师打来一个问候电话。放下电话后,他对记者说,“这是我几十年前的一位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这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只要真诚对待学生,学生也会同样以真诚回馈老师。我感谢我的老师,是他带我走进翻译的殿堂。”他那一颗浓浓的感恩之心着实让人感动。

  一路走来,他为教学披肝沥胆,为科研全力付出,并全然不计较得失。他用勤奋、真诚与坦然唯美地勾勒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值得每个人细细地珍藏与品味。求学之路难且艰,教学之路万丈长,可是他却始终如一,“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

记者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刘季春教授多次叮嘱记者不要夸大他的工作成果,他一再强调学校里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刘季春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在回复记者的邮件时,他写道“十分感谢你和其他几位记者对我的采访,并写出了热情洋溢的采访稿件。讲实在话,我对你们的赞美有点不习惯,但我愿意以此作为对我的激励。”

  是的,刘季春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许溢美的赞扬之词不适合用在他身上:他是在用一个教师的赤子之心来诠释对名师的定义。

 

附  刘季春教授简介:

  1960年生,江西赣州人。文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第一批校级培养对象。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教授。

  198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8年在江西冶金学院任英语教师。1988年9月考入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读研,攻读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99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雷丁大学进修。

  长期从事翻译教学与教材研究、中西译论比较研究、应用翻译研究(包括广告、旅游资料、外贸信函、法律文本等)。1991年留校任教时被分配在成立不久的“中英文秘书系”,因工作的需要,给学生开设应用翻译的课程,后来将上课的讲义整理成书,于1996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实用翻译教程》,成为建国后最早的几本讨论实用文体翻译的教材之一。他也是全国最早开设应用翻译课的教师之一。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含原广州外语学院)工作了18年,也是不断成长的18年,1992年被评为讲师,1997年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晋升为教授,轨迹就是教学和科研,从实际需要进行教学,科研围绕教学。教学和科研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教学受到同学的喜欢,2007年度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科研方面,2007年出版的《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被列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