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云山时评 > 正文

【云山时评】植根异国土壤 传播中华文化 架起理解桥梁

文字:广外宣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0-13 点击数: 分享至:

                              

经过记者们三个多月的采访,“传播孔子思想 担当文化大使”系列访谈内容于近期在校园网陆续推出,几位受访者的事迹引起广大受众热烈反响。自2006年以来,广外已在日本、俄罗斯、秘鲁合作建立了三所孔子学院,期间所积累的经验、形成的特色也引起国家汉办和包括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肯定。

正如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所言,孔子学院对中外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通过孔子学院,外国人能全面了解到真实、生动的当代中国;对中国来说,孔子学院有助于增强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信心,使中国文化更积极地走出去。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性的汉语热和中国传统文化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作为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广外,重视孔子学院建设既是适应国家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要求,也是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因此,它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非常突出。

近年来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孔子学院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学校充分运用多语种优势,派出优秀的中方院长和志愿者老师。他们拥有跨文化知识背景和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他们植根异国土壤,在传播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创造不凡的业绩。

然而,不同合作伙伴有不同的价值与利益诉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与文化背景,这就决定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完全一样的孔子学院办学模版。因此,中方院长不时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挑战。他(她)们不仅需要宏观把握国家对外文化战略和广外的教育国际化战略,还需要懂得运用“因地制宜”的具体对策;他(她)们不仅需要有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还需要耐心与妥协;他(她)们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对身体的压力,还需要克服人文环境对心理的压力。不同的中方院长,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志愿者,有不同的心语。他们的使命意识、专业素质、合作能力、吃苦精神,展现了广外人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这些正在成为新时期广外精神的一部分。

孔子学院运作的时间并不长,社会寄予的期望却很高。学校在保持孔子学院办学特色的同时,如何突出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正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全球所有孔子学院共同面临的课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不断改善教学内容、教材资料和教学方式,还需拓展学科发展、课题研究、文化论坛等深层次合作空间。学校在加大招聘和培训人才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外派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一个国家的最终崛起,是文化与制度的崛起。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对我校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期待更多优秀的广外人参与孔子学院的建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架起中外理解桥梁,同时为广外教育国际化战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