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与学生的一下争执,这事情就闹到了网上。又因为一番评价,萧瀚教师就声明辞职。学院有关负责人为正视听,专门对外发表声明。就这样,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演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事件。
这次的“杨帆事件”,经过并不复杂。学生要逃课,教师去阻拦,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主业就是学习。当然了有事情可以请假,但也要得到教师的允许,这是最起码的礼貌。作为一名教师,也要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形象,因为言传不如身教,关键时刻才显示出我们的修养和水平。至于萧瀚老师,也不是没有可总结的地方,虽然讲的道理也不差,但也要注重时机和场合,该救火的时候不泼水,但也不能去添油。
围绕这件事,网上网下有关的意见也不少。其实最该总结的并不是这三者,而是我们当前的高校教育。“杨帆事件”虽是一个个例,但也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学校合并与扩招等外延的扩张,但师资力量、管理能力、科研水平等内涵并未因此有大的进步,相反因为不断地扩大规模,学校在各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人心。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很不到位。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变轨期,加上我们整个社会同时处在一个转型期,当前的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接踵而至,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失衡。如马加爵事件,一些自杀事件等。而许多高校在学生管理上还是几十年的一贯制。专业教师是上了课就走,很少与学生们交流,上上下下就靠一个辅导员。随着这几年的扩招,辅导员也常常不够用,有的连自己的思想问题都解决不好,怎么能带好学生。况且,把育人的责任都压给一个辅导员也不现实,他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负荷啊。
对教师的管理更是无序。招聘教师,主要是看有无高学位、论文多不多、名气大不大,而对其教书育人的能力却缺乏应有的考察。加上这几年,需要教师数量成倍增加,萝卜快了不洗泥,教师本身的质量也开始良莠不齐。有的教师虽然能发表几篇论文,但论其育人的水平却实在不敢恭维。发表的言论,讲话的方式,与其为人师表的地位很不相衬,很容易把学生引到茄子地里去。而个别的校方,为了保全学校的所谓名气,对这些不合格的教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任由他们去。
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的渗透日益加深。目前的高校已远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片净土,所有不良的社会风气在这里面都能找到缩影。为评职称,抄论文者有之,至今我都不明白,研究生(Q吧) 写的论文为什么要把导师的名字写在前面。再看看出的一些科研成果,有多少原创性的东西,我们天天喊着重视教育,敢查查科研经费真正都用在了哪里?为评这评那请客送礼拉关系,更是家常便饭;教师之间不理解、互相瞧不起,甚至互相攻击,在学生中也是心知肚明的事。如此这般,不少的学校早就不是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培养的学生怎会完美如玉?
客观地看,“杨帆事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它真实地暴露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软胁。既然这事件早晚都要发生,早发生总比晚发生好,它早一点可以让我们看到其中的弊端,我们就能早警醒,早主动。 (来源:和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