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在讲台上念PPT的老师,南方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会计系女生李莉感到昏昏欲睡。她打了个哈欠,习惯性地从包里掏出手机转发了条微博,把人人网的“新鲜事”刷了一遍,看看还没到下课时间,又点开腾讯网看起了新闻……
李莉的行为并非个案。如今,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都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大学的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正在受到考验,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回到课堂?
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成普遍现象
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男生于伟告诉记者,在他们班的课堂上,“职业上网”的超过1/3,其中就有他,一个月包70兆流量才勉强够用。
“主要是平时在炒股,不想听课就在课上看股票。”于伟直言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炒股才是他的“主业”。
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读会计的女生洪雪说,自己班上有一半的同学经常手机上网,“上课无聊了就会上网,通常上人人、挂QQ。我办了包50兆的手机套餐,基本上够用了。”
南京大学政治系的大四男生王斌认为,手机上网在男生中更为普遍。
“可能因为我们系女生多,她们都非常认真,所以经常上网的人不多,也就两三个。但是也没谁从来不上网,特别无聊的课上网的就更多了。”
另一所重点大学的理科女生张静好证实了王斌的猜测。她说班上男生多,经常上网的人将近一半。但是女生包括自己,也会偶尔上网。
王斌说,自己听课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再就是看老师讲课的水平。不感兴趣或者老师的水平一般就不勉强自己了,宁肯上新浪网、凤凰网看新闻,有时候也会追天涯上的帖。
肖明是南京一所重点大学电气专业的学生,说自己上课时“上网成瘾”。但主要原因是听到某个地方听不懂,后面也听不下去,只好上网打发时间。
同样称自己有“手机病”的李莉说自己不喜欢玩手机,“手机上网感觉比电脑差多了,真要上网会用电脑。用手机纯粹是因为上课无聊打发时间,我一个月包30兆就够了,从来没超过。”
记者调查了江苏五所大学发现,不论是重点大学还是独立学院,不管是课业轻松的文科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科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听老师上课念PPT,还不如上网打发时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课堂手机上网成热潮,是因为它的娱乐功能让人难以自拔吗?记者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听课。
王斌就说自己经常用手机查老师提到的概念、人物、事件,因为解惑及时所以听课质量比不用手机高。“所以上课上网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更多学生则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开小差”。
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对知识本身的渴求,经过三年高压下的“高考训练”,学生在宽松的大学课堂反而有些无所适从。
就学生而言,中小学是应试教育培养模式,是被动灌输性的学习,而大学是素质教育模式,是主动性研究型的学习。因为习惯于被动接受,某些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尝试,反而引起了学生的抵触,觉得上课“像玩儿一样,学到的东西太少”。
李莉说自己很迷茫,高中拼命听课是为了高考,现在听课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再加上很多课实在太无聊了,有些老师根本就是在念PPT,还不如上网打发时间,下课再自己看书。
“60分万岁,考试只要能通过就行了,成绩好对找工作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李莉说,这种想法在大学生中很普遍,除非是那些想保研的同学。
王斌认为,想保研的人也不一定是对学习有兴趣,多数还是为了“缓刑三年”,然后起点高一些,能找个好工作。
近年来,大学生专业方向和工作不对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不少学生开始质疑听课的意义。
于伟说,自己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当初无奈的选择,毕业后不打算从事本专业。他唯一认真听的一门课是复合肥制造,但不是因为老师讲课专业,恰恰相反,是因为老师几乎从来不讲课程内容。
“虽然不讲课程内容,但讲的都是一些实用的东西。大到修身治国,小到如何考研找工作,通过真人真事讲人生。以后不干这行,老师讲的再专业,考完试就没用了,反而是这些与课无关的道理,能让人记住并且受用终生。”
决定老师命运的是科研而非教学
肖明曾去德国的大学交流学习半年。他坦言,出国半年对他影响很大,在学习上明显比国内用功很多。去了德国之后他再没有在课堂上玩过手机。
“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语言障碍,需要很认真听才能勉强跟得上。另一方面是因为这边老师讲课都很细也很清楚,看得出是花过大力气准备的。既然来上课了,当然是奔着听课来的。课上的好还玩什么?”
肖明对国外老师的教学风格感触颇深:“师生总体来说互动很多,不让你有做其他事情的机会。有一个老师很绝,无课件无教材全口述加手绘投影教学,考试无笔试全口试,就是要让你专心听讲,于是连走神的人都没有了。”
为什么国内高校老师就很难控制课堂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上网的学生,多数老师表现得很“宽容”。很少有老师当场制止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更少有人明令禁止使用手机。
一位老师说:“大学不同于高中,老师不可能强迫你学习。如果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是不会管的。我也不觉得上课做其他事是不尊重我,学生有选择的自由。”
这位老师的“豁达”态度代表了很多大学教师。传道授业的老师不重视教学质量和工作成绩,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高校对老师教学质量的普遍不重视。
另一位老师坦言:“说实话,讲课在整个大学教育里是最被忽视的一块。老师的职称只和论文课题挂钩,教学方面只要上够课时就可以。老师的精力必须花在研究上,教学质量当然难免缩水。
这位老师还提到,有些老师几乎从不备课,只讲一些经历感悟之类比较有趣的东西,反而比认真备课的老师受欢迎,这让认真备课的老师很无奈。其实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很难又轻松又能学到东西。可惜很多学生不懂这一点,只挑有意思的听。所以也不能单凭学生对一门课的认可程度评定授课老师的水平。
该老师认为,大学的功能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理想状态下是三者的平衡。在外部竞争的压力下,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更快地给大学带来实际利益,教学被大大压榨甚至挤占。可以说,是科研而非教学决定了老师的命运。
“教学是个良心活,对学生负责不负责就看个人了。”该大学教师感叹说。(以上采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