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大学毕业生:就业路上能不能少些隐形“路障”

文字:新华网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6-28 点击数: 分享至:
    新华社重庆6月26日电(记者茆琛)距离毕业典礼不到半个月时间,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孙兴秀终于在学校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她告诉记者,在求职过程中,她真切体会到部分用人单位设置的“路障”,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有用人单位在提到给牛打针时说:“你还没有牛高……”

    不少大学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和孙兴秀一样,或多或少经历了一些用人单位设置的“路障”。遭遇较多的“路障”是性别歧视。

    来自云南弥勒的大学毕业生金倩宇告诉记者,同班同学中,男同学的就业质量,签约速度明显高于女生。金倩宇曾在双选会上给一家用人单位投送简历,用人单位工作人员拍打着一摞简历说:“你们当中有男生我就直接要了!”尽管事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金倩宇在听到这句话的一刻,仍感到难过。金倩宇在校期间,获得过多项奖学金,并辅修新闻专业的“双学位”,她说:“我的能力并不比男生差,希望用人单位给男生、女生同台竞争的机会。”

    随着食宿,交通等费用上涨,求职成本偏高成为大学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路上的新“路障”。

    来自江西婺源的2008级免费师范生小胡来自农村,父母均有轻度残疾。他告诉记者:“免费师范生应在生源地就业,我必须回到江西找工作,找到工作后还需返校办理离校手续。”由于家里拿不出700元的往返交通费,小胡险些错过当地一年仅一次的免费师范生招聘会。今年5月,小胡向学校申请就业援助,得到700元交通、餐旅费补助。

    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克服求职路上的经济障碍,学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帮扶专项基金,为毕业生提供最低500元的求职补助。

    “我们即将离开学校,不想继续依赖学校的补助。”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尹说,“希望铁道部门向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一次用于求职的半价火车票购买机会,为大学毕业生求职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