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学生自行办理手续”、“谢绝家长陪同”。西南交通大学2012级新生在报到之时,在各学院的报名点都能看到贴着这样的提示。无独有偶,前不久,清华大学在报到区外统一设置了“警戒线”,家长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新生入学,谢绝家长“护送”有无必要,是否能培养独立能力?我们来看嘉宾的观点。
【主打观点】
培养自立能力从独立报到开始
■商亮
中国有句俗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对于不少大学新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之中头一回离家出远门。父母自然放心不下,护送陪同,有情可原,其情可悯。可是,新生报到大多是填表交费一类的简单程序,对于已经成人的莘莘学子来说,算不得什么复杂难题。西南交大、清华大学的做法,其用意恐怕正是给新生们上大学第一课:自已能做的事自己做!
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料理的日常生活琐事,也常由父母包办或代替。甚至曾有报道,个别大学生在学校里连自己的衣服袜子都不洗,还要周末打包寄回家里,让父母洗好了再寄回到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正是父母的这种“全方位”和“保姆式”的疼爱与照顾,让这些少男少女们逐渐丧失了独立生活和思考的机会与能力,不自觉成为只会学习和考试的机器。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教育好孩子却是一件国家大事,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包办。试想,新生报到的时候家长陪同代劳,大学毕业招聘会上陪同上阵,甚至在相亲会上都由父亲陪同交流,那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如果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其实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放手去做去闯去面对,哪怕跌倒了再爬起来,争取早日独立生活,放心“单飞”,这才是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这两所学校的做法,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对于新生而言,可谓用心良苦。
【唱唱反调】
罪在应试 勿责家长
■王垚烽
大学新生自立能力差有着深层次原因,我们勿苛责家长护送。从文化传统上看,重书本知识积累轻社会能力培养的现象较为突出;从教育体制上看,受应试教育影响,如今的学生不得不终日埋头于书山题海,为一场接一场的“重要考试”而准备,根本无暇于其他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由于在目前的社会评判谱系中,学习成绩被视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教师和学校,出于各自目的往往越俎代庖,包揽原本属于学生能力范围内,但“浪费时间”的活儿。长此以往,学生“不识稻黍、不辨菽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以致于一个简单的大学报名都需要“全家总动员”。
如果我们的应试体制、对于成功的社会评价标准不改变,单靠大学的谢绝“护送”,怎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