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园里人头涌涌。看来,今年陪同新生来报到的家长的队伍可真不小。很多新生都有父母陪伴,有的还带来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甚至表弟、表妹!一行七八人,浩浩荡荡。家长总是充当提行李的角色,新生象征性的提着一两个小包,有的则低着头按着手机悠闲地跟在队伍后面。到了宿舍,家长们还是少不了充当起保姆来,擦桌子、椅子,整理床铺,然后陪同新生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等到把一切办妥后,再来一番叮嘱,最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记者采访了一位新生的家长,他说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他非常高兴,为此他为儿子添置了手机,另外还为他购买了新衣服、新书包等。他觉得这样是为了给儿子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儿子过上愉快的大学生活。可是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该新生的家长的衣着却是很朴素。
也许大家都会感叹如今的大学生实在娇生惯养,什么都要父母代办。可是大家在怪责当代大学生的同时,似乎忽视了造成如此现状的重要原因——父母的不适当的爱。换句话说,也就是父母把对子女的爱通过了一些不适当的方式表达。为了给子女创造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父母毫不犹豫地把大笔的钱花在孩子身上,给他们添手机,添电脑,添新衣服。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地读书,他们也心甘情愿为子女当保姆,为他们洗衣服,煮饭菜,提行李,整理床铺。
事实上,当代大学生的父母如此溺爱子女,根源就在他们心里。他们读书时期,社会条件差,上山下乡,好些人没机会读书。他们工作之后,逐渐发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21世纪,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社会上的位置。许多父母都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觉得无论如何也得让下一代过得好。于是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子女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毫不计较地为子女购买高级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他们从不舍得让孩子浪费学习的时间去做家务,于是从小到大,子女都受到了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直到考上大学,父母还为子女提行李,整理床铺。殊不知,在他们如此“爱护”子女的同时,却在无形中造成了孩子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父母在生活上的强烈的依赖,他们遇到困难不懂得独立解决,甚至连生活上的小事也不能独立完成。
从客观上说,父母重视培养孩子的文化素质是对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立能力、承受挫败的能力及应变能力。新时代需要的是竞争型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自立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子女是当今父母应认真考虑的问题。抛开原有的想法吧,试着从子女实际情况去想想,这样,才能走出“爱”的误区。(校园网新闻社 陈健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