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终于落网了,但这个惊动世人的悲剧留下的不仅仅是悲伤痛心,更多的是人们的反思。虽然不能单纯地把这个案子归咎于高等教育,但它的确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样残暴地对待生命这一点来讲,就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例如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长期来还缺乏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性化教育,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教育,以致有些大学生在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上显然有偏差,受到一点挫折就不珍惜生命。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应有一个更贴近时代、贴近当今大学生的主题。马加爵是一个悲剧,他悲剧的本质特征是人格扭曲。什么是教育,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大学教育应该注意到:人格的完善比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同等价值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
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现在从网络世界,学生很容易寻找到色情、暴力的东西,马加爵就很痴迷上网,喜欢看暴力、黄色录像,甚至逃课去看。学生总是去网络世界寻找更强劲的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回避社会现实,淡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化与同学的友情甚至亲情,结果就会模仿网络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抗,有些是伤害亲人,有些是伤害友人,甚至是伤害自己。
另外,在我国,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仍然是看重学生成绩是否优秀,能否发表论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各个高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比较薄弱。有些高校由于缺乏专职人员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从而导致心理辅导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怎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学生在遭遇精神苦闷时,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大胆讲述自己的精神障碍?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教育界深思。
同时,团体心理培训的意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也很缺乏。所谓团体心理培训,就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户外活动、实践参与体验、游戏等互动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非常普遍,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健康心理,让他们从容面对挫折,面对人生。这并不是只有问题的孩子才需要辅导,而是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辅导。
也许有人会说,马加爵出现如此扭曲的性格也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因素。其实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是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马加爵和父母的沟通几乎就是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父母有时工作压力大,一忙起来,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孩子宁愿整天呆在房里玩电脑或是给同学打电话,也不愿和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痛苦,不知道他的矛盾,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情况。我们作父母的都应该扪心问一问:你对孩子到底了解有多少?
在这次人间惨剧面前,我们无法说太多。我们只能希望这样的惨剧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