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刚刚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逝去,然而5月31日的青少年体质调查结果却让人轻松不起来。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2.3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经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其中包括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仍然居高不下等等多个方面。尤其是2000年以来,6到18岁的学生的肥胖率高达15%,一些地区的肥胖生甚至突破了30%。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也已成为我省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希望、民族的脊梁,面对青少年学生的日益“衰弱”,怎能不让人担心呢?
考究近年来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除却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饮食不当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缺乏体育锻炼,虽然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毅力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学生拘束在教室里“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一度只看体育成绩单,导致学生为取得高分而片面追求某几项体育竞技成绩,却从根本上忽略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甚至索性放弃“无关紧要”的“体力活”。
“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更是我国教育工作长期以来的首要目标,学校只有把增强学生体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才能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使未来的花朵经受得住风吹、日晒、雨淋。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却忽视了这一点。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的《体育之研究》之中就说过:“欲文明其精神,自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由此可见,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一切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有了健康强壮的体格才能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反之,身体如果跨了,那么其他的一切就都免谈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体魄之野蛮,哪来精神之文明?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经出台了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将把2.3亿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纳入专项治理工作之中,进行全面系统干预,并启动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仅以某种体育竞技单项内容来衡量学生体质的偏差”。但是,“学生的体质要健康说了才算”,任何单独的几项指标都不能完全代替学生体质的真正提升。因此,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健康,即使他的学问再大,品德再高尚,也很难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不可质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全民的健康体质为基础,而目前正在校园就读的莘莘学子无疑是肩负这一历史重任的最关键群体,如果任其恶性发展下去的话,也许将来中国的高级人才都得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才能工作。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