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评论)万事开头难 众志撼泰山——谈部分学科、专业进入南校区

文字:直言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11-22 点击数: 分享至:

 金凤送爽,秋意盎然。前不久,占戈先生在校园网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我校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的短文。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了意见截然不同的众多评论,招来了许多帖子;赞成者有之(很少),反对者有之(多数),讥讽挖苦者有之,这是正常现象,也算是一种百家争鸣吧。好象后来占戈先生在网上用英语做了简短回应,大意是:大家是平等的,都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但要心平气和,不要意气用事,更不要指责和谩骂别人;如果掌握真理,就要以理服人。我觉得他说得对。全校师生都应该积极而理性地参与这次关于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的讨论,进言献策,以便集思广益,逐步求得共识。

  如果笔者的观察和分析没错的话,大多数不愿或反对进入南校区的人士(主要是学生)的主要着眼点是:目前南校区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完善,比如:交通不便,没有教师住宅,缺少图书资料,人文环境不佳,学术氛围不浓,师生交流欠缺;等等。这些都是事实。万事开头难。随着大学城二期工程的推进,随着我校改革的深化,有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有省委省政府的多方支持,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会逐渐得到解决,但是需要时间,更需要有所作为。等不来,靠不来,更是抱怨不来。

  如果说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现在的南校区要比老广外优越许多倍。年纪稍大的老广外人,都会对20年前的老广外记忆犹新:人称“牛津大学”,是指附近农村的牛能自由出入校园,尘土飞扬,牛屎随处可见;校园周边处处鸡场鸭舍猪圈,臭气熏天;学生和教工住宅破破烂烂;没有专用图书馆;至于交通嘛,从市区(教育南路)到学校只有一路专线车,每2小时一班,经常堵车,有时2个小时还到达不了目的地(本人当年为了省钱省时,常常步行于校园与景泰坑之间);很少讲座和学术报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现在广外的北校区,就是当年的老广外,今昔比较,天壤之别。靠什么?靠改革开放,靠全校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为了使广大同学能珍惜南校区的现有优越条件,适当的“忆苦思甜”还是必要的。当年条件那么差,报考广外,想来广外读书的人还是趋之若骛;还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什么?是因为广外的优良传统,是因为广外的育人环境。南校区是广外大的延伸和再现,优良传统还在,育人环境犹存。而南校区现有条件与老广外不可同日而语,还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有什么理由排斥南校区呢?针对占戈先生的短文,南校区有一位同学说,读了三年高中,又要在广州读四年高中。果真如此吗?未来的事实会证明,该同学的话太片面了。最近还有一位同学通过督导老师送来一张“死也不去大学城”的字条,这话太绝对了。死也不怕,却怕去南校区,不可思议。有一句这样的名言:“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环境要由人来改变。许多年过半百的老教授,为了教书育人,经常奔波于南北校区之间。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有志气,有能力去改变现状,创造未来,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呢?

  部分学科、部分专业、部分学院、部分学生进入南校区,的确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重重障碍。但世界只会向那些有目标、有远见的人让路。只要我们直视和重视困难,从大局着眼,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设身处地为大学发展着想,为未来的师弟师妹们着想,就没有跨越不过的艰难险阻,就一定有解决之道。自然,进入南校区者,肯定要比留守者付出更多的艰辛和代价。这种付出才真正是崇高的奉献.

  同学们,你们是广外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承先启后的年轻学子,目前应该努力去做的,是要为这次校区之间的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献计献策,而不是其它。万事开头难,众志撼泰山。希望你们能成为“众志”中的坚实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