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六月,鸣蝉依然,景致却已非旧日风华。前几天,我以一个新闻社老人的身份,再次造访自己曾经通宵奋战过的新闻社工作室。徜徉在这个面积虽小,却能量密集的斗室,心里感到异常亲切的,除了依然保持原样的陈设之外,还有那一张张陌生面孔上洋溢着的青春与激情。心里忽然有一些说不出来的感受,愿意与所有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新闻社人共勉。不足之处,诸君不妨付之一笑。
新闻社(广外新闻网、校报)自成立以来,她的发展就注定凝聚着几“代”新闻人的心血。曾经在新闻社服务的编辑或者记者,几乎都曾经有过通宵修改稿件连夜上传或者为校报排版的经历。在我们的心里,在那个时候,我们感到最兴奋的时候就是看到新闻网上有称赞我们的新闻做得好的评论——新闻社这个名字,犹如一轮初生的旭日,在我们的努力下冉冉上升。
付出的努力总伴随着对回报的期盼,哪怕这期盼只是短短的一行评论,或者一声当面的夸赞。但是夸奖的身边永远是令人不那么愉快的各种各样的揶揄、挑剔,甚至诟病。譬如说,我们的网站页面是不是稍显呆板?我们的校报在排版方面是否还需要改进?我们的新闻照片的质量能不能有再一步的提高?我们发的新闻里面有关各种会议的报道太多,有没有造成大家都不爱看了?这林林总总的问题到了一些不善于委婉表达的同学的口里,便不免变得尖锐起来。在各种怀疑中成长和生活的人最容易失去自信,也容易失去对自己所奋斗事业的自豪感和坚持下去的信念。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我们是见过的。
但是,绝大多数新闻社人从来不惧怕困难和批评的存在。有了困难,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继而加以研究和改进;有了批评,我们才不致于轻易地陶醉在让人飘飘然的夸奖声中,让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成绩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罗斯福在新政演说中说:“我们惟一恐惧的事情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以名状的、失去理智的和未被证明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将退却转化为前进的必要动力。”所以,改变自己一遇到困难和批评就变得懒洋洋的心理,勇敢地承认自身的不足,表明必将改进的决心,就是克服这种近似于“恐惧”的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最近,包括广外新闻网在内的几个校内站点因为保护措施尚有漏洞而遭受黑客攻击,网上表达关心的同学的数量让人认识到新闻网已经具备相当的影响力,但也有一些同学把新闻网遭受攻击的原因归结为太“弱”。但新闻网并没有因为自己某些方面比较“弱”就坐等黑客再次光临,而是迅速修补了漏洞,发表了迫使入侵新闻网的黑客最终正式道歉的严正声明。这一例子就是对所谓“弱势说”的最有力的回击。
新生的事物,总是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正如茁壮成长的作物总有毒草相伴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关心新闻社发展的人们都已经很高兴地看到,新闻社已经将“困难即机遇”这一信条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来,并学会用一切契机来发展自己,而且在遭受少数同学的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也能够成熟地作出恰当的解释了。“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自信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这恰恰是一个社团成熟的重要标志。发展到今天的新闻社,已经再不是当初效率低下,水平不高的脆弱模样,而我本人也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作为致力于成为全国知名校园新闻媒体的新闻社,没有必要过于在意门外、窗前和大街上的琐碎议论,也没有必要把“竞争”的定义仅仅局限于同一类型、同一地域的媒体身上。这会使我们永远停留在低水平的竞争中不思进取,会使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陷入难以提高的怪圈,更会导致我们失去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的动力和勇气。新闻社人的眼光应该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去开拓充满更多奥秘的外面的世界。也许我们会被讥笑为好高鹜远,不切实际,也许我们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遭受挫折,但是哲人这样告诉我们:只有眼睛永远盯着地上小心翼翼赶路的人,才永远不会摔跤。选择做野心勃勃的追梦者,还是选择做坐井观天的小青蛙?聪慧的新闻社人,或许早已在心里给出了答案。
毋庸讳言,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新闻社已经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样清晰无误的事实是,现在还远远不是应该觥酬交错,弹冠相庆的时候——应该提醒的是,智者留给了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一个能够做出教人心悦诚服的成就的团体,依靠的从来不是自我陶醉的“精神胜利法”,而是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对每一个细节都追求完美的耐心、恒心和慧心;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的团体,永远应该懂得努力不懈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道理。在前进的道路上,或许我们会遭受更多的揶揄和讥讽,也许我们会遇到更多的不尽人意,但我愿意用鲁迅先生的话与各位新闻社的成员共勉:真正的猛士,必将奋然而前行。我热切地盼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广外新闻社能够在推动我们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发出属于自己的振聋发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