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日,世界第17个艾滋病日。
一场场关于防AIDS的宣传活动扑面而来,这些活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AIDS这一病魔的关注,让人们从平时的紧张繁忙中抽离出来,自觉地测量自己与AIDS的距离,并且花上了些心思来思考自己该如何避免AIDS。
11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在北大、清华等7所高校同时举行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活动中,原本计划在几所校园里免费发放的安全套遭到校方谢绝,而且大学生在这些宣传面前并不如想象中的神态若然,反而有些羞涩。
11月30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联合发布了由两个机构共同完成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报告称,中国艾滋病仍然处在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2003年底估计现存感染者人数为84万,全人群感染率约0.07%。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906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20786例。同在这一天,权威媒体人民网做了一个特稿,就“安全套进高校”和防AIDS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
关于安全套的话题也由此登堂入室,被大家拿到了大学的讲台上来讨论了。在人民网的留言板上,相当比例的网友对“北大、清华拒绝在校园公开发放免费安全套”问题不持反对意见。由此可以见到,高校公开拒绝安全套的进入并不如想象中的令人反感。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些人总是以为“安全套=防AIDS”,总以为有个套子就可以远离艾滋。真的这么简单么?
其实,建构无形的“思想套”比购买有形的“安全套”更重要!
再怎么结实的安全套都有不安全的时候,防AIDS,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加几个安全套这么简单的事情,构建“思想套”的工作同样十分的迫切。这种思想套,应该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面的互动。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对于广大的大学生而言,性传播是感染艾滋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时下许多的学校里面,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遮遮掩掩的话题,甚至人人谈艾色变。学校开设的和性沾边的课程少之又少,更别说AIDS这样爆炸性的课题了,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学生起理性地引导作用,科学地指导学生防AIDS。
高校学生对AIDS的了解和关注同样不容乐观。在被询问到AIDS的一些问题时,大家首先是用很奇怪的眼神盯住,然后就泄露出不大以为然的表情,最后加一句:“好似和我关系不大吧?”这样的人在校园里面为数还不少,大家防AIDS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其实现在大学生男女发生性关系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处理措施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明白。只是笔者希望,不要印证那句话——“我到此刻才后悔。”防AIDS的意识,实在是应该时时在心中树立起来的。
截至2003年,我国艾滋病人数累计人数100万人以上;在2003年底时,仍然活着的感染者为84万人、病人8万人。而且感染AIDS的人以30%的速度发展,估计到2010年,我国将超过1000万人。
希望受过高等教育的你我都不属于这未来的1000万人,也真心希望1000万的预言可以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