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东大学举行的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语出惊人:“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级厦大新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大有在全校普及高尔夫教育的架势。
从人大食堂的观光电梯到山东某大学耗资几千万的大学校门,如今又出了个全国“最好的”高尔夫训练场。中国大学近期的举动着实让旁观者有些费思量,一边在喊教育经费紧张,科研经费吃紧,一边却在“土木”上“大动干戈”,动辄“××第一”、“××之最”。一时间,“最好”、“最大”、“第一”这些词眼在强加于中国大学的头衔之上的时候,几乎也就“习惯性”地成为了饱受教育高消费之苦的公群的“众矢之的”。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有人说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我们的菁菁校园本是教书治学的神圣之地,本应是充满了琅琅书声和时代理想的纯洁象牙塔。然而在“大楼之大较劲风”盛行之下,我们的大学则有些偏离了其应当驾驭的轨道,显得不伦不类了。高尔夫运动一直都被人们视为贵族运动,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其显然是普通老百姓所担负不起的。因此,国家在对高尔夫的用地和规划发展等项目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那么,这个连工薪阶层都不敢触及的事物,为何能在以“无薪阶层”为主要群体的大学校园里产生?不难看出,高尚的运动,著名的大学,天之骄子,这样的搭配仿佛是情理之中,其实不然,培养学生是假,喜好面子是真。建“最好的高尔夫练习场”,让硬件上去了,让面子作足了,决策者功德无量,学校地位也自然得到提升。
据称,建一个标准的18洞的高尔夫球场,光施工费用就在3000万上下,每年的维护费也在1000万左右,且不去考究在用地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层层关卡,也不用考究如何添置设施,经营流转等等细节问题,单就这巨额的施工费和必须的保养费,谁来为其买单?球场一旦建成将怎样维系生存?收取学生的培训费用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即便是对外开放也是难以弥补其高昂的成本,但是这样的行为路径一旦打上了商业的符号,当浑浊的社会气息弥漫校园之时,就会与“大学”二字本身的精髓相背离。到那时,我们的大学还是所谓的大学吗?
厦大校长在就此事接受访问时提到,要让高尔夫球课成为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有人认为,这种举措在经济全球化、消费时尚化和层阶化大潮涌动的今天,犹如预伏了一支艺技“奇兵”,因此,具有这项本领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针对性和务实价值。诚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那样,“兼容并包”,也不可否认高尔夫球课本身是高等教育“精英化”的一种体现。但是我想这种“精英教育”给人一个直接的感觉,就是设想学生将来可以凭此“绝技”,接触或步入精英人群和高级社会的圈子。精英诚然可以较大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相信撑起一个社会的是更多的是在不同岗位上奉献的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有句话叫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用在这里非常恰当。这种“贵族化气息”的“精英”,难道不是一种片面鼓励追求精英化的畸形价值观么?
厦门大学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高尔夫”教育,“高”乎?非也!
链接:高尔夫球正式纳入厦门大学必修课 学生积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