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天下)秦始皇陵墓 实不该打开
文字:本网评论员 monarch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0-28
点击数:次
分享至: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日前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一文,其在文中主要以始皇陵墓今日打开对中国的经济意义和进一步改变世界看待中国的眼光为由,建议中国借着奥运风、世博风打开秦始皇陵墓,将这一份来自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的最后的神秘面纱揭开。文章一发表,立刻引起了几十万访问者的激辩。
笔者首先从张五常先生在文章中的用词推敲打开秦始皇陵能给中国带来的 “好处”。“墓中文物可以教我们很多的,为什么不打开来看看呢?我愿意花起码二千元进去勾留半天,细看一下炎黄子孙二千多年前的真实文化,而愿意花钱更多的君子数之不尽吧。” “打开始皇的墓,不仅可在地球上炫耀也下,也间接地公布,中国是个有恃无恐的国家。”抛开其用词的激烈性,笔者认为张五常先生作为经济学家,敏锐地捕捉到了发掘帝陵能给当前的中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笔者承认,如果真能如张先生所想,秦皇陵墓的成功发掘,给世人带来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经济上的财富固然赚得也是心安理得的。然而,现实在笔者看来,还不具备这么成熟的条件。
回顾历史,我们保护文物的意识有多么的薄弱:霍去病墓著名的马踏匈奴石雕和它周围的石牛石象依然在喝着西北风;搬进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石虎和昭陵六骏中的四骏可以任我们随便触摸,另外二骏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里被敬重地用栏杆隔开;马王堆中,轪侯夫人日渐“苍老”;……可见,我们发掘文物的技术可能已经到家,但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却实在有待提高。不敢想象,如果我们抱着“看一下不是很过瘾”的心态参观秦始皇陵,甚至用我们以前的措施来“保护”这份瑰宝,秦始皇陵墓需要几年就能在我们手中灰飞烟灭?这条罪名不是我们一代人能担当得起的。
成功发掘秦始皇陵,固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经济财富,但一旦我们在技术、发掘后的保护上任意一个小环节出错,整个陵墓都可能被葬送,毕竟我们现在不能有100%的技术保证,世界至今也没有发掘帝陵的先例。这是一场赌博,一场我们输不起的赌博。一旦发掘工作有任何闪失,损失的价值是不能简单地用一串经济数字来衡量的,全世界都会为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损失感到惋惜,中国人更应该为此深深忏悔!
发掘皇陵,第一个要过的是“考古关”,决非“经济关”。笔者相信,与张先生“见到墓地主场的外观,是大山丘,很想知道内里的设计如何,放着些什么?”的好奇心相比,众多考古学家对于秦始皇陵的历史文物价值更加强烈,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位资深的考古学家主张发掘皇陵,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考古学是容不得半点鼓噪的。越是复杂的发掘工程,就应该越要抑制住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才是尊重学问,尊重祖先,对自己事业负责的表现。杀鸡取卵,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只会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破坏殆尽,令“西方的君子会多一点敬重我们的以往”不说,恐怕到时只能让外国人贻笑大方。
张先生在其文中举了一个自身的例子说明秦始皇陵不打开,不看到等于没有的道理。笔者觉得,秦始皇陵已经绝对不是中国人用来自我安慰、夸夸其谈的一件似有还无的物品了。冰山一角的兵马俑已经足以在世界八大奇迹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又何苦急于一时,轻率地用一场赌局来决定我们祖先文化遗产的命运呢?
始皇陵墓,今日实不当开!
链接:张五常:是该打开皇陵墓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