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正式有了它的英文名字“Friendlies”,可就在今年10月福娃的英文名字被更换成了“Fuwa”,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在词义上会被人误认为:“Friendlies=Friend(朋友)+lies(说谎)”,其次表现在发音上,“Friendlies”与“Friendless”(没有朋友的)发音雷同,容易造成混淆。
应该说给福娃起译名这样一件大事凝结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心血的,但为什么一开始还会翻译出“Friendlies”这个衍生众多歧义
的怪形呢?如果把原因归结于翻译人员的素质低或者是工作态度有问题的话,那样显然是说不通的。因为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译名本来就是一件世人关注的事情,没有人敢掉以轻心马虎去对待,而那些起名的专家和学者在某种程度来说更是该领域的权威,其专业水平根本不用去质疑。那这样看来“福娃”英译名出现的失误很大程度就要归责于北京奥组委的有关部门,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有关部门对这寓意无限的福娃的英译名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或者说是把简单的一件事情复杂化了,既要求要体现中国是“友好之邦”,又要传递“比赛”的性质,还要语意双关,既要表达官方意志,又要肩负民族精神,最好还能中西合璧。背负着这样的使命,于是诞生一个看起来像是“朋友撒谎”,听起来却像是“没有朋友”的Chinglish也就不足为奇了。
庆幸的是北京奥组委还算虚心、民主,接受了群众意见把福娃的英文名字改成汉语拼音“Fuwa”,其实细想一下,用“Fuwa”作吉祥
物福娃的英文名是更为恰当的。首先,福娃对外国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我们有责任把这个福娃的准确意思传达给外国友人,虽然“Fuwa”是个生造词,但生造词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现行很多鼎鼎有名的词都是生造的,例如Samsung,Lenovo等。其次,国际上也有例行的做法,所在国输出的东西为他国所没有,尤其是称呼地名、人名的时候,往往直接音译。这样的例子我们见得也并不少,芭比娃娃就是一个典型。再次,福娃就是“Fuwa”,贴切明了,反而是福娃原来那个从“Friendly”不规则变形而来的译名“Friendlies”让人有种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的感觉。
综观这次福娃改名,与其说是北京奥组委的虚心学习,还不如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具体体现。以前我们只是知道一昧地输入外来词汇、接受外来文化,却很少注意到如何将我们的文化推向世界。即使是在功夫开始走向世界的李小龙年代,英文中多了个准中文单词“Kungfu”,但那还不算是中国主动地向世界输出本土文化,那最多也只能说是外国有选择地吸收中国文化,要不功夫就不会是“Kungfu”而应是“Gongfu”了。现在伴随着福娃英译名“Fuwa”的出现,所传达出来的是本土文化从“被选择”到“主动出击”的一种进步趋势,虽然只迈出了很小的一步,但就文化心理来说其实已经是天壤之别了,以前那种文化自卑感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退,而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正逐渐地建立起来。当然我们也没必要过分的去夸大它的重要意义,但也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在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我们都要珍惜,以此作为超越自我的鞭策和动力。营销本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懂得用中文去影响英文,让英文单词体系中增添更多的外来中文词汇,这既是一个目标,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使然。
但愿“Fuwa”带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友人幸福吉祥!
链接:福娃英文名更改为拼音Fu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