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08北京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包含的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深刻寓意,日前,著名作家、政协委员王蒙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大会上发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竞技观念存在的一些不妥和偏见。
王蒙简短的发言里对一些体育报道和体育明星嘴里出现的看似平常的语句提出了质疑,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中国竞技观的一些改进的建议。发言虽然委婉,但字里行间道出了中国体育继续前进的道路上一些该引起重视的路标。
王蒙在文中指出,“对一场比赛的输赢的政治意义不要做过分夸张的报道”。在笔者看来,体育天生就不该和政治混为一谈。也许有人会立刻想到“小球带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但其实它只是一个载体,是当时中美之间迫切要求打开政治新局面下的一个偶然产物,即使没有这场比赛,大的趋势也会孕育出另一种形式的政治接触。我们在看到一场重大比赛以中国队的胜利结束时,往往高呼“中国万岁”“XX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胜利”等带有政治色彩的口号,这是可以理解的,它包含了民众一种最朴素的对体育和国家的热情。但专业的体育报道如果这样说就不合适了,因为它起的是引导舆论方向的作用,在民众看来,他们代表了中国体育对一场比赛的看法。注入不恰当的政治元素,反而容易迷糊体育运动最原始,也是最应该前进的方向。
王蒙也重点关注了体育中的种族问题。他不点名地指出刘翔在奥运夺冠后感言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性,这是很有道理的。自从刘翔奥运会为国人争气后,我们似乎被其言论带入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误区”,也合情合理地觉得一个田径项目的金牌“证明了黄种人是能跑得快的,亚洲人是能跑得快的”。刘翔自己肯定不会想到其中的不妥之处,我们当然也很难想到。但王敏锐地指出:只有缺少自信,才会动辄提出我们的肤色与眼球。想来也是,“东亚病夫”的称谓我们早已抛在历史的散页里,又何需借由各种形式拿出来反复强调呢?也许110米比赛的最后一道栏曾是黄种人从来不曾第一个跨越过的,但笔者相信,在“飞人”夺冠之前,没世界上没有一家媒体会发表“黄种人又没有在110米上取得突破”之类的言论吧?我们有理由为刘翔等取得历史突破的任何一位运动员感到骄傲,但仅仅是因为他们为国争光,或者为突破“人类极限”争光,而非为“种族”争光。这样才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在体育上应有的风度和气度。
相对刘翔的无心之失,王用了“粗糙与直不愣登”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贾占波因为对手射错靶而幸运夺冠后的感言(就应该我得金牌),其讽刺意味是不言而喻的。运动员获得金牌,实力是第一位,这是无庸置疑的,但运气有时在最后关头也可以发出微妙的作用。学会尊重对手,让友谊在比赛中升华,这是中国体育应该呼唤的另一种回归。我们对于当我国选手夺冠时,外国选手向我们送来的祝贺的拥抱画面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但我们又有几次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外国选手夺冠时,我们媒体镜头送上的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的画面呢(领奖台上的除外)?中国选拔体育人才的机制是体育总局经过层层筛选的,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在这个过程中很自然地输送到每一个经历这些过程的运动员中,他们十分珍惜和看重自己努力的成果,这当然是情理之中。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有意无意疏忽了竞技体育存在的另一种独特魅力——友谊的存在。也许“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喊得响亮,但真正比赛失利后,我们的队员是先顾着埋头痛哭,还是先衷心向对手祝贺的多呢?
然而,王蒙委员还提出了运动员在受奖时不该泪如雨下,以免让人联想“他受到了多少压力”,这点笔者不敢苟同。运动员固然当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但其中的辛酸和苦楚又岂是我们外人可以充分理解的。每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程度是不同的,如果要求运动员赛后不能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甚至“强颜欢笑”,是不是过于苛刻了?再说,在笔者的印象中,还没有哪一位奥运冠军在领奖台上不能把持,以致“有辱国格”啊。
借“one world, one dream”的宽大胸怀,中国体育也应该注重一些固有观念的转型,以更加宽容的非凡气度来促进其和谐发展。
新闻链接:王蒙谈奥运宣传 暗指刘翔贾占波夺冠感言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