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从教师成为“受热捧的职业”谈正确的求职观

文字:本网评论员 陈雪晶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9-16 点击数: 分享至:

 

  随着2008年9月10日第24个教师节的到来,借助网络这个宽广的平台,网友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展开了一次全民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山区教师的工资、不是代课老师的福利、更不是老师们的身体和精神压力,而是教师是否已经跻身进了“受热捧的职业”的范围内。

  网上有各种各样论证这一预报的详细的分析图表和对比数据。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教师和白领,以及将教师和公务员做了整体的对比。从工资待遇、稳定性、工作压力、发展性等等方面一一比较,然后有君断言“作教师,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更有甚者唱言“何必对着教师高唱赞歌,他们的付出已经和他们的收入相当”。

  教师又被称为“教书匠”,“匠”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工匠,二是指在某方面有造诣的人。前者是为了赚钱,二者是作为一种事业,两者的区别是不言自明的。只用数字和图表来分析,教师的工资福利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水涨船高,教师这个职业的确从一个打不破的铁饭碗,晋升为人人争抢的金饭碗。在这个教师节,一则“广东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将向公务员看齐”的新闻,更是为这个节日锦上添花,也让求职者们炸开了锅。媒体的导向性是强大的。在广州,千名大学生通宵排队报名教师资格培训班;在济南,近四千名应聘者争抢八十个教师岗位。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现代人有多么向往三尺讲台、说明教师的职业是如何地令人神往。如若不然,今天,在偏远山区、在农村、甚至在深圳关外,又怎么会有“教师荒”在涌动?又为何只要有一人愿意前往山区支教便要敲锣打鼓,歌功颂德?只为留人。

  当应届毕业生、求职者,只用理性的分析来选择自己的职业的时候,社会应该警惕了!凭心而论,每个人都想要一份自己热爱、工资待遇好的工作,在现今严峻的就业情况下,退而求其次是人之常情。但当人人都为了这个原因,而对教师这一职业趋之若骛的时候,其利也弊!不说“百年树人”、“教育是民族的根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这些口号,只说一个为了工资而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你可以要求他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吗?你可以要求他兢兢业业,但是你不可以要求他兼备师德。想想看,当谭千秋、张米亚,都变成了“谭跑跑”、“张跑跑”,我们的民族明天的太阳谁来托起?当信任感消失的时候,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矛盾只会加剧。

  虽然衡量职业价值的标准在变,虽然社会的求职观在变,但是对于求职者来说,求职应该有一条底线,对于国家来说,也应该为求职者拉起这条底线。也是在这个教师节,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师德成新教师聘用必备条件。只是这样还不够,要清源,就应该在对未来的求职者的教育中导入正确的求职观——不能只是理性分析,还要感性判断;不能只为一己之利,还要想着不能成为社会和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