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号,中国汇源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可口可乐提出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又一个民族品牌倒掉了!”——消息一公布,互联网上一片哗然,新浪网民调显示,82.3%的大陆网民反对这项收购。这起正常的跨国公司并购案,激起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一石,却激起了千层浪!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都在追求“引进来”。历史书上教导我们:惟有大胆引进,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地融入世界,才能最终成为世界性经济强国。但反观这几年民族企业的发展,却不难发现:美加净、活力28、南孚电池、乐百氏、小护士等原本的国内知名品牌被外资收购后,销售严重下降,市场极度萎缩、影响力急速降低、最后消失不见的命运,任谁都会怀疑,当民族品牌被外资企业收购后,等待他们的只有悲惨的命运。不是沦为外资企业推广其品牌的牺牲品,就是成为了外资企业的代加工工厂。
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中国普通民众如此反对此次收购了。因此,在此关头,一个老话题又被重提:“该如何捍卫民族品牌”。其实,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承认,狼真的来了。“引进来”,必然有良有莠。伴随而来——狼,而且不是个别的一只两只,而是一大群铺天盖地地袭来。是关起门来,呼天抢地,寻爹找娘,寄希望于政策保护,还是奋起反击、勇于竞争?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保护我们的民族企业,就应该想着如何强大自身,把自己变成熊,变成狮子,这样才能在与狼群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但同时,我们应该谨记:“民族品牌的本质在于“本土”!纵观走出国门的外国品牌,资方换了一次又一次,始终不变却是产地、产质、商标以及蕴涵的文化。这正是中国在Made in China时代所缺乏的品牌价值认知。要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应该加强对本国产品的品牌价值认知,努力开创真正的“Create in China”!
对于此次民众的强烈反映,北京大学经济学者夏业良指出:民族的就当是世界的,在开放的商业环境中,要慎待民族主义情绪,否则,所谓民族的东西将难以成为品牌。
诚哉斯言!在艰难中,中国民族企业“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秋之际,但愿其能“上下而求索”,开辟一条“Create in China”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