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奖学金评奖时刻,学校的班干开始为奖学金的事而劳碌奔波,统计各人参加社会活动的内容,以便折算成绩点。奖学金,是学校对学生在上一年中各方面的一种肯定,是对他们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鼓励。无庸置疑,这对学生有一种激励的作用,督促学生在大学中努力发展自我。但是,奖学金的制度合理吗?其评价标准如何?其操作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奖学金是否真正代表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奖学金的制度。它由德智体三方面组成,似乎完全合乎国家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策。而且还表现出民主的形式:个人自评,小组自评,老师鉴定。在整个奖学金的评价制度来看,制度完善,体系完整,民主科学,但是其真正实施起来就未必如意,未必真正体现其原意。除了学习成绩有比较好的说服力外,其余的虽然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但是执行起来的时候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偶然性,容易引起人的非议。
当评价机制标准制定之后,大家必定会研究探讨其机制的漏洞,以便能够从中获利。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人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对症下药,有意积极参加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奖励的活动,不管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有实力去挑战。于是就有人戏言说:“现在有加分的活动才去,反正只要参加了就有加分。”“加分至上”的原则,体现了大学生功利的思想及对奖学金制度的无奈。但适者生存,假如自己不那样做的话,那不是一种吃亏的做法;假如自己不跟他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自己不是很不公平?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未来,很多人不得不参与其中。
奖学金是对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一种肯定,但其是否真正代表能力?大学的考试又回到了小学的考试模式,简单烦琐的记忆代替了复杂深度的思考,大学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靠这种不加理解的背诵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解决问题吗?老师的迁就和同学的懒惰,造成学生水平虚高的局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不仅不能让同学们学到真本事,倒是培养了他们钻空子的能力,错误引导他们走功利的路线。这是对他们的放纵怂恿和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奖学金其实并代表真本领,因为社会才是大课堂,只有在社会才会甄别出谁是发光的金子。
奖学金除了能够给自己带来名誉之外,还能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近日华工宣布取消本科奖学金制度,更是掀起了一阵讨伐之声。华工BBS留言:“奖学金就是我们穷人的生命,花了父母的血汗钱,唯一的精神支持就是每年一次令人骄傲的奖学金,但这种日子也要远去…… ”
笔者觉得把钱放在第一位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奖学金是对学生整体评价的一种奖励,是一种额外的收入。学校不是盈利性机构,不是因为奖学金而发放钱,而是因为你在评价规则中的表现出色的一种奖赏。对于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奖学金固然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但我们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学校发的奖学金,而是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能够在学校吸收更多有用的知识,以便在之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学生时代还不是赚钱的好时机,如果要想赚钱,倒不如辍学经商,既帮父母减轻负担,还能自己养活自己,那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在高中的时候,学校也没有设立奖学金,但大家都没什么怨言,因为我们高中有自己的目标:考上理想的大学。自己学得再辛苦也不会提钱的事,难道在大学的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目标,被金钱蒙盖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