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大校园里进行的主席直选活动一事,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报道称中大的直选活动类似美国大选,3万名中大在校生人手一票,4名候选人将通过竞选演讲和辩论,角逐学生会主席职位。
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即将揭晓。轰轰烈烈的大选造势活动确实让我们看得心情澎湃。心动不如赶快行动,于是,中大学生首先做出了直选的尝试,其目的是在高校吹响民主建设的号角,倡导基层民主建设。
按理说,直选也并非没有可行性,像乡镇的村委选举,小至年级的级委选举、班委选举,都是通过候选人同台竞争,“选民”投票得出的。特别的是,中大这次的选举,有候选人辩论、有拉票赞助,其模式更类似于美国大选。
然而,本人认为仿效美国的选举模式不一定适合咱们。在当代西方,存在着一个建立在定期选举之上的间接的议会民主的模式,这种自由主义民主模式被广泛接受和效仿。
民主当然值得提倡,当今社会,所有国家所有阶层都是民主的拥护者。然而在效仿别人民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是否适合的问题。直选过程中,候选人到底是如何确定的?竞选经费是否造成资金超载?而最终直选了,我们不禁要问,然后呢?候选人的“竞选班子”也要分配职务,参与管理吗?还有,候选人为了提升竞争力而提出的诺言又能实现多少?
有了以上的疑惑,我们不禁还要问,效仿美国式的选举到底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和实用性效果。如果没有,那么这是否造成了资金和时间的浪费?毕竟,我们只是一群学生,没有强大的资金来源和赞助机构,亦没有美国传统的政治环境来支撑选举。
采用效仿美国大选的模式进行直选,宣扬校园民主,体现了日益多元化的校园现象,让人看着赏心悦目。对此,我们给予充分理解和祝福。同时,敝人对这种直选表示怀疑和提出异议。美国总统大选与中大主席直选,这本身就是在不同的国情下产生的两种民主模式,拿两者来相比较似乎是不公平的。这就像用美国打篮球的模式和美国人打篮球,用西方踢足球的方式和西方人踢足球,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
既然如此,为何一定要用美国选举的模式和美国人进行PK?既然拿两者进行比较不公平,那么我们大可走自己的模式。即使是借鉴,也要看大的国情和环境。
因此,对于中大直选,我的看法是:民主值得提倡,模式确未必适合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