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夜幕降临之时,亦是广外北门外热闹之时。烫手的山东煎饼、飘香的烤地瓜、辛辣的卤水莲藕、各色的饰品、衣物,琳琅满目……置身其中,空气中满是浓浓的生活气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拥挤的路面、强烈的竞争、城管的驱逐、不定时上演的“走鬼秀”。种种事件,光怪陆离,小小的北门外,城管与小贩——猫与老鼠没完没了的游戏。在笔者看来,北门“走鬼秀”,折射出中国尴尬的城管制度。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中天翻地覆的中国,城镇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城市流动人口急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中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为了解决城市管理执法中的种种难题,国家根据行政处罚法及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原则,部署实施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改革。直至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宣武区成立全国第一个城市管理监察大队。至此,在民众中有着大影响的城管才名正言顺地出现,全国城市管理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但是当中国的城管制度走过11个年头的时候,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制度,不难发现,管理者在制定这一制度时,未免过于理想化了。管理者或者受过去计划体制观念的影响,或者受浮光掠影的西方印象的影响,认为只有规规整整才是现代都市的模式。但是随着大量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劳动力过剩,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唯有游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靠摆地摊、批发贩卖些廉价生活用品等解燃眉之急。
因此,每一分每一秒,在中国大地的某一个角落总在上演着猫与老鼠的“走鬼秀”。城管管了10多年,这种猫与老鼠的“走鬼秀”何时是尽头?笔者可以肯定,在还没找到既能保障小贩生计又能维护市容市貌的方法之前,猫抓老鼠的游戏就没完。因为小贩需要一席之地在城市谋取生存,而市民对小摊这种相对低级的消费也是有着极大的需求,在二者的互动之下,小摊才禁而不绝。禁止小商贩,这对于城管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任务,就算他们可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进行二十四小时管制,问题是可以暂时解决,成本却是极其高昂的。
现在,呼吁废除城管制度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的确,据笔者看,中国城镇化进程在迅猛推进,城市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充分的就业。唯有对小贩采取宽容的态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加强国民素质,才能化解城管与小贩的矛盾。
而且,就广州市而言,所谓“市”者,是以商业和商业性的手工业、农业发展起来的买卖场所。广州就是很有商贩传统的城市,当年一些老城区夜市热闹非凡,那时候到处都是小商贩和小地摊,商与住的混合就相当有特色,可以说小贩的因素其实渗透到了广州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与其说要一个死气沉沉的图纸城市,还不如发挥广州的特点,让广州成为小贩的天堂。我们需要秩序,也需要商贩,这两种力量需要努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