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和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是件好事。但是,奇怪的是,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种情况“下午的讲座你们这两个班的同学一定要去,到时要登记考勤。”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哭笑不得。一件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教学现象怎么完全变了味,得用“考勤”做威胁+口头命令来逼迫呢?!
据相关人员反映,之所以用“逼”的办法原因有两个:一是怕来听讲座的学生太少,场面太冷淡太难看;二是讲座是学院用重金聘请相关教授来开展的,让同学们都去听,希望“物有所值”。
首先,对于第一个理由,笔者认为完全是“形式主义”心理在作祟。一个讲座的质量高低难道就得用场面的火爆程度来衡量吗?
再者,假如一个讲座连一个学生也不愿意去听,那么相关人员是否应该检讨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否应该探讨下这个讲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应该重视下最近学生们的心理动态等等教学工作。在这样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修正和改善教学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讲座质量的目的。而不是用一个个“讲座场面十分火爆”的假相来蒙蔽自己和他人。
而对于第二个理由,笔者认为相关学院竟然舍得用重金去聘请,证明学院很重视这个讲座,觉得这个讲座很有价值很有必要,那么应该是大力加强对学生做好动员宣传工作,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激发学生去“听”的动机和欲望。而不是一鞭子下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赶鸭子上架”,在这样的“逼迫”下,又有多少个学生是真正在听在求学呢?这不是事与愿违吗?
当然,笔者赞成大学生应该多去听听讲座,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或许,有时某个教授的一句话就能让你茅塞顿开,眼前一亮。假如大家都对听讲座都抱有很大的热情,相信相关人员也不用再“逼”这样一个笨办法了吧。
但是,不管怎样,笔者还是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听讲座一定得基于“自愿”原则,“逼迫”的办法绝对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