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当教师成为高危职业……

文字:本网评论员 陶陶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12-15 点击数: 分享至:

 

  从“范跑跑”到“杨不管”再到“刘黄黄”,人们开始越来越热衷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口诛笔伐,并加上各种名号来肆意嘲笑。盖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教师首先是一个道德品行的楷模,然后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所以现代教师一旦道德品行上出现瑕疵,再加上媒体放大和渲染,就理所当然会出现大众心中教师形象世风日下的评价。且不论上述人物的缺点是否应该要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然而对于教师,我们是否还有另外的方面更值得给予关注。在百度上随意打入“弑师案”这三个字,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新闻映入眼帘——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一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老师郝旭东。

  2008年10月20日,廉江中学校长黄兆峦在家门口遇刺。

  2008年10月21日,缙云县盘溪中学老师潘伟仙因学生沉迷于网络,经常请假不上课而去,在与其学生谈话后,与学生一起去他外公家了解相关情况,途中被学生推下悬崖,重伤后被学生用绳索勒死。

  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发生了“建校5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暴力事件”——正准备上课的教授程春明在讲台上被该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学生付成励用菜刀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8年11月19日清晨7点,湖南澧县最大的初级中学——城关中学物理教师曾庆岩在教学楼4楼的初三年级办公室埋头批改试卷,被一名壮实高大的男青年用匕首刺中,行凶者是两年前因打架斗殴、勒索同学被学校开除的一名学生王某。

  ……

  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只在这里选择几篇最近两个月发生的案件。这些新闻平常也许会被人们当作一般的社会凶杀新闻被人们忽略。然而从以上几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受害者的受害原因都与他们的职业即教育工作者有关。且不说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一道理,在我们用传统模范对教师乐此不疲地进行评头论足之前,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教师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低,他们的尊严开始被践踏,他们的威严变得无济于事,甚至他们的生命已随时陷入如履薄冰的境地。

  教师在古时一直是处在人们敬仰和尊敬的地位。孔子更因为其渊博的学识和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受到两千多年的顶礼膜拜。《送东阳马生序》中对于学生求教有这么一段描写:“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种毕恭毕敬的求学态度在当代已鲜有见闻。

  学生的偏激行为是否还是归咎于教师的教育不当,是他们“自作自受”呢?问题的本质显然不在这里。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名满天下,然而某些关于学习成绩的指标还是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学生的学习也没能得到实质性的“减压”,致使学生和教师的矛盾激化,而当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以暴力的方式宣泄出来,教师便首当其冲成为他们的迫害对象。

  近日,“保护学生安全”被列入了师德规范法中,于是有人建议是否也应该在教师法中新增一条“保护教师安全”的条例。依笔者之鄙见,要达到指标的目的,教育部门应采取更多的措施去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一步把“素质教育”做到位,才能使教师从尴尬的境地中解救出来。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道德榜样固然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媒体也不应揪住一点不放,把之变成哗众取宠的新闻话题。群众也不应偏听一面之词,对教师失去信心。总而言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此类关于“弑师案”等问题应该给予高度忽视。只有通过社会的多方努力,才能维持中国自古以来以“尊师重道”闻名的礼仪之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