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5月21日报道称,广西某重点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上,教授公开传授关于官场礼仪的“经验之谈”,内容涉及如何给领导开电梯、如何与领导吃饭、如何给领导敬酒、如何与领导一起坐车等诸多官场礼仪技巧,令在场学生极为惊异,也引起部分学生及老师的质疑。大学生初入职场到底应该学些什么?
首先,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促进大学生正确就业的必修课程。也就是说,就业指导课重在塑造大学生职业素质,加强我们上对社会、对职场的了解,加强我们的抗压能力和应变问题的承受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公开传授关于官场礼仪的形式,一是未免过于将职场官场化,二是易引起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的误解。虽然,在该教授看来,开设此课程不但能吸引更多同学,而且官场礼仪对于求职面试也有一定作用。此种观点着实片面。
笔者认为,就业指导课的传授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传授如何求职面试等过于形式化和格式化的理论,而更重要的是帮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加强专业精神的培养并着重于心理素质方面的提升和学会如何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一场面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身素质和能力,而与是否懂得官场礼仪关系不大。其次,大学生初入职场,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上级领导,应付领导应该也是之后的事,如此提前拿出来说事岂不显得浮夸?
与官场礼仪知识相比而言,笔者认为如今大学生的职业专业精神及道德素质亟待加强。一方面,大学生重专业知识而轻专业精神,从而不断产生一年连续跳槽4、5家,为了利益打破道德底线,甚至趋炎附势者。另一方面,大学生欠缺社会责任感、祖国归属感者所占比例也绝不容小觑。从药家鑫案件等极端案件中我们应更清晰地看清楚大学生缺乏的是什么。如果连学识渊博、造诣颇深的老师教授们都如此形式化、表面化、浮躁化,那请不要责怪大学生的拜金主义、缺乏专业精神、浮夸风......因为这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
大学生到底该学些什么,值得每一个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