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讲座集锦 > 正文

关贵海我校解读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

文字:法学院陈伟健 黄敏佳 图片:法学院刘欣雅 黄心瑜 杨茹涵 编辑:梁玲华 发布时间:2015-12-24 点击数:

本网讯 12月18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关贵海就“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专题开展讲座,从历史到新时期、从机制到地缘,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中俄关系。

关贵海作讲座

关贵海在讲座开始便明确指出,研究中俄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关注点放在当今的热点事件之中,而应从中俄的历史渊源、俄罗斯的民族宗教、民族性格着手,去了解和认识,避免研究学习的表面化。对于研究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关贵海提出,要深刻认识到世界格局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科技革命造成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愈加明显,中俄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全球治理形势变化:领土、宗教、核问题的争端不断,以及安全威胁多元化:埃博拉病毒的出现、恐怖袭击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世界难题都需要中俄两国携手处理。两国关系也在各式世界性事件中不断磨合,进入一个新高度。关贵海还讲到,当今世界也许是一个“无极”时代、后美国时代。这就更需要中国妥善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优势互补,以便在新时代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任务。

讲座现场

相比于经济、文化关系,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亲密程度更加紧密,特别是在普京总统执政期间,两国已初步建立高层会晤机制以及职能部门定期会晤机制。这两个机制的存在使得两国在国际重大事项的处理中能得到良好的沟通以及交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与此同时,关贵海提醒大家也不要忽略两国领导人对于中俄关系的影响。习近平主席每年的首访国均选择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也始终保持友好亲密关系,这无疑会使中俄关系更上一层楼。

受中俄两国的地缘环境影响,中国需要从俄罗斯的陆路进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从而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防止在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之后自己陷入能源进口渠道被封锁的尴尬境地。同时,俄罗斯也需要一个稳定的购买来源来保证能源出口收入,这也使得中俄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关贵海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学术观点睿智深刻,引导现场同学对中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嘉宾合影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法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春及孔庆山、黎家勇以及施爱国等出席了讲座。讲座由王树春主持。

 

又讯 12月19日下午,专注于冷战国际史,中苏关系等研究领域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莅临我校,举办题为“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的学术讲座,强调要结合时代背景,不能用现代的民族主义理念来理解20世纪的中朝关系

沈志华作讲座

讲座以当时的国际形势为背景展开,主要涉及中国毛泽东主席,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之间在20世纪中期的外交表现以及中朝关系的变化发展,以中国与朝鲜在东北边界问题的争议为例,反映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关系缺乏基本的概念,很长时间中朝之间存在特殊关系。随着时局的变化,中国、朝鲜以及苏联三国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及在发展中各国对外政策趋于成熟,逐渐稳定的过程。

讲座中,沈志华对诸如朝鲜战争,中苏关系恶化,中越战争,中国改革开放,中韩建交等相关内容作了详细的讲解以帮助在场学生更好的了解那段特定时期的历史,理解同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中朝关系的发展原由。讲座过程幽默风趣,沈志华抑扬顿挫的腔调配合肢体语言形象地还原了部分历史,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中学生们竞相举手提问,沈志华细心地为提问的学生讲解疑惑。

讲座由法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梁学宏、法学院孔庆山、黎家勇等出席。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春主持。

附:

沈志华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资深研究员,香港中文当代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研究领域:冷战国际史、苏联史、中苏关系、朝鲜战争

代表作:《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专题史研究(1917—1991)》等;并主编多卷本档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