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讲座集锦 > 正文

作家那多谈新作讲述成长中的迷途和救赎

文字:图书馆 图片:图书馆 编辑:梁玲华 实习编辑潘卓盈 发布时间:2018-10-12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0月11日下午,悬疑作家那多携新书《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出现在广外图书馆活动现场,讲述新书内容与创造背景。新书《十九年间谋杀小叙》以严密的逻辑,娴熟的叙事技巧,构造了一个迷宫般的悬疑世界,情节或双线并举或单线推进,惊心动魄地讲述了一段横跨19年、关于13位医学院大学生的成长与救赎的故事。

主讲人 那多

这部小说在酝酿构思6年之后终于完成,那多表示不同于以前三国事件簿系列、灵异手记系列等悬疑推理小说,本书以真实案件作为创作点,挑战了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本书在网络上被评论为“今年国内最好的致郁推理小说!”“中国的《白夜行》,把恶展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不寒而栗,但又叫人无奈叹息。”“非常细腻的一部作品,它迷人,是因为我看到了人的复杂与真实。”……

父亲的去世 让他的好奇心转向人性和情感

这部小说的创作,与那多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2012年,那多父亲、被誉为“新概念作文之父”的上海文坛重将的赵长天被诊断出恶疾,不久后去世。在此之前的那多,是一个特别好奇的人,从未停止对世界和宇宙的探索。但三十岁以后,他发现自己有很多的错觉,世界并不是他看见的那个样子。他把这种“错觉”理解为“生活舒适区”,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设定接受信息的“舒适区”,“看似看到很多东西,但其实我们的视线越来越窄。”他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身份从公务员转变成记者,再到作家。但即便不停地转变身份,人在舒适区呆久了,还是会心生倦怠。

父亲的去世,让那多失去了人生中的重要支撑,他无法再继续思考、阅读和写作,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做些事情从悲痛中抽离出来。为此,那多开了一家“赵小姐不等位”餐厅,这家陡然爆红的餐厅,让那多从不同角度再次切入社会、了解自己、了解人生。那多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在餐厅营业期间,有个客人坚持说在店里烤熟的大闸蟹里吃出一只活蜜蜂,要求免单。那多考虑到关店报警会损失营业额,因此毫不犹豫地指示店长照做。这件事令他猛然惊觉“想不到那时我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是想不到我自己的改变。原来人性也可以是这样的。”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那多的“好奇心”,渐渐从外部世界转向了真实社会,转向了对人性与情感,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当那多关闭餐厅,以全职文字者的身份回归写作时,“这些对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感受,让原来想不通的人物或者艰涩的部分,重写时都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

与太太的交往 打开了写作的另一扇大门

新书《十九年间谋杀小叙》也真实得让人“脊背发凉”。小说以双女主、切断式三部曲的形式创作,开篇以刚进入医学院委培班不久的主人公柳絮为第一视角展开叙述。她的好友,全班最貌美最优秀的文秀娟,正受到看不见的死亡威胁。而谋杀者,就暗藏在与她们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之中。然而,他们察觉到危险逼近,进行反抗,却仍未能改变文秀娟死亡的厄运。19年后,意外重见天日的十几封“谋杀者”之间来往的书信,串起了一桩又一桩的谋杀事件……

那多此前的小说,以科幻、悬疑为主,书中刻画的女性形象特别单一,而新书中的女性人物鲜活跃于纸上,“可能与我天生不是特别敏锐,没有异性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关,因此以前作品中的女性更像是一个花瓶。”那多解释道,他搜集真实案件作为创作灵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吓唬太太用的,没想到这一个习惯,为他打开了写作的另一扇大门。“能够在感情上打到我的,不能是单纯血腥与残酷。总得来讲故事能让人觉得唏嘘,或者看着会觉得心里堵得慌的案件。”在讲座现场,那多和大家分享了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真实案件。他表示,正是这些匪夷所思的案件,让他在写作的过程中,更重视人心的变化。小说表面上讲述的是五件因果相连的谋杀案件,实际上这只是作者观察社会、刻画人性的一个切入点。

 

读者提问:

1.Q:故事中关于场景和环境的描述过于残酷和沉重,会反过来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吗?

A:为了让小说有更强烈的画面感,我会想有医学背景的人请教一些非常细的问题,包括刀割开皮肤是什么手感?尸体泡在福尔马林里是什么样子?我需要细节在我写的时候能看到它,然后尽量把我看到的东西写下来。虽然对于场景和环境的描述过于残酷和沉重,但在结局还是会给读者以温暖,让人有信心的东西。

2.Q:在创作的过程中,怎样看待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一问题?

A:小说用科幻的方式写下来,要小心处理各种理论。最前沿的科学理论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掌握最新资讯,才能让作品不容易找到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