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两家小店 守着我的乡愁

文字:林姝含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孙宏宇 发布时间:2020-05-05 点击数: 分享至:

能让我对一座城市念念不忘的,除了城里的人,便是滋养我长大的各色食物,而在形形色色的食物中,能被称为“乡愁”的,只有一碗牛腩面、一碟肠粉和一小碗芝麻糊。它们分部在两条相交的街道中,食物的滋味并未随着街道的老去而减淡,反而愈发浓郁,让人心安,因为它让我知道无论我离开多久,总有东西在坚守着我的旧时光,等我回家。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便喜欢在周末带我到外面吃早餐,最常去的,便是春风路的一仔牛腩粉店,一来是因为它离家近、二来便是因为它实惠——八元便能有一大碗牛腩粉(面),我和母亲共吃一碗也能饱。走进店里的人,有准备上学的学生、有刚下夜班的保安、有悠哉游哉的老人等。各色人物怀揣着自己生活的故事走进这家拥挤的小店,也不看菜单,就对着腰挎着帆布腰包的大叔说:“老板,一碗腩面(粉)。”只见有点昏暗的厨房里,阿姨抓起一把面放在一个不锈钢网兜里,在煮着汤汁的大锅里上上下下涮上几回,手腕麻利地往准备好的碗那方向一翻,面就服服帖帖地躺在了碗里;再从另一个锅里捞起大勺清晨便炖好的牛腩铺在面上,后一勺清汤一勺腩汁一小把葱花,一碗牛腩面便可上桌了。先舀一勺汤润润喉,然后便一口面一口牛腩地开始吃:手工碱水面的淡淡咸味率先撞上八角、陈皮、老抽等混合香味,而后遇上了牛肉本身鲜甜味道,劲道但不韧的牛腩、外层软糯的牛筋配上软而不烂的面,不仅暖胃,更是暖了心。

有时牛腩面吃腻了,便会转而吃猪肠粉和豆浆。每每去到店里,阿姨只要闲下来的时候,都会坐在最外头或者最里头的桌子里一层一层地给米皮抹上花生油,然后分层卷起,切成小段再上锅蒸。有人点的时候,便从蒸锅里夹出来,撒上自调的、带有甜味的酱油,再配上一点自家腌制的辣青椒。吃一口猪肠粉,再小饮一口豆浆,简单的小确幸不过如此。多年来,豆浆一直只卖一元,肠粉两到四元不等——两元一碟、四元一盘,牛腩面还是前年从八元升到九元。我记得高三冬天那会儿,有段时间每天早上从那里路过都会打包一份,天才蒙蒙亮便看到店家在忙碌。有一大早大叔和我说:“牛肉越来越贵,八块钱卖不下去了,现在升价升到九块了。”这在我们这个物价极高的三线小城里,俨然是一股清流。

若说早餐吃的是“清流”,那人满为患的夜宵店可是整座城市名副其实的“网红”。走到春风路的路口,过马路便到了光复路,从路口往里走一百米左右便是这家老牌糖水店喜盈门。与别的网红店“金玉其表败絮其里”不同,若你问起别人为什么会爱上这家老店,得到的答案绝不是“好看”,反而是小却干净的店面、甜而不腻的各色糖水、茶味馥郁的茶叶蛋等多样理由。从前的小学便在这家店对面,而且母亲相信多吃芝麻糊能养颜,便总喜欢带着我打包一碗带回家当夜宵吃;我常说这糖水清甜、不腻,母亲说这一定是用冰糖熬出来的,不然没有这么香。磨得没有颗粒感的芝麻糊一入口便能顺着咽喉滑进胃里,若觉得净芝麻糊不够香甜,还可以喝配上花生糊的鸳鸯糊,一碗下肚已是六七分饱。如今我和朋友们回到家乡的第一晚,一定会迫不及待地约在这家老店边喝边聊,似乎一切如旧、时光没走远。

《舌尖》里有这样一句话:“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而分别伫立在这两条相交的小街的两家小店,十年、甚至可能百年如一日地守着家乡人熟悉的味道、守着我们的旧时光,它们常常梦中来访,告诉我:它们在等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