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三醉芙蓉醉了朝与暮

文字:许国烈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0-28 点击数: 分享至:

 

我家庭院里种了四棵醉芙蓉,中秋节前,清癯的枝条上开始缀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中秋节过后,花儿竞相绽放,花大而绚烂层层叠叠如缠锦裁缎,酷似牡丹,煞是迷人。更为奇妙的是,醉芙蓉能一日三变其色,清晨初开时为白色,继而变成粉红色,午后逐渐变为深红色,越开越艳,令人惊艳,不禁叫绝

 

管见所及,芙蓉花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大概始于唐朝,因为有唐宋诗句可作佐证:“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开尽木莲开”(白居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王安石),“清飚已拂林,积水渐收潦。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苏东坡),等等。可惜这些诗句好像描写赞美的是单色芙蓉,而不是变色醉芙蓉。即便如此,也足以看出单色芙蓉在当年已是丽质不凡了,更何况醉芙蓉呢!

 

据我所知,正面提到醉芙蓉的是清代子编写的《花镜》(1688)一书,书中具体指出,醉蓉花早开纯白,晌午桃红,晚上深红,一日三醉,“清姿雅质,独殿群芳,乃秋色之最佳者”。那么,如何在画中展现醉芙蓉一日三醉呢?听说早在南宋时期,画家李迪就做了这种尝试,他画了两幅相对的《红白芙蓉》,其中一幅为白芙蓉,另一幅则染有淡彩,人们猜测,这可能是画家想用画笔来表现同一株醉芙蓉在不同时间颜色的变化吧。可惜我们没有看到这两幅画,没法想象得到在李迪笔下醉芙蓉的媚态究竟有多美,但即使能有幸看到,也只能看到醉芙蓉“晓妆如玉暮如霞”的两色美姿而已,三醉三色之美就看不到了。

 

有人看过醉芙蓉开花三换其色,情不自禁地说,醉芙蓉宛如爱妆扮的仙女,曙光初照,身着洁白新装,中午时分,换上桃红衣裙,一到暮霭将浓,华灯初上,她就披上深红的睡袍,娇艳丽质。

 

有人看了醉芙蓉开花三变其色,浮想联翩地说:醉芙蓉的变色,就好比一个美人在喝酒,刚开始的时候脸色是正常的白色,酒过三巡,喝酒的美人慢慢有了点微醺薄醉,脸色转为粉粉的红色,继而,脸色加深,转为绯红,到最后转为深红:好一个醉美人啊!(溶溶月) 


    还有人看了醉芙蓉开花后说,…… 够了,不再援引别人的话了。美就是美,任凭人们怎么说、怎么看、怎么比喻,她都一样美,永远美。感谢上苍,给我们营造了这么美好的一个世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亲眼看看我拍下的醉芙蓉 (我用一天的时间,在自个儿庭院里,对同一朵醉芙蓉从早到晚三变其色进行跟踪拍摄),看看她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具有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凡尘不染的仙姿吧!

 

 

 

 

 

                

 

 

 

 

 

 

 

 

 

 

 

 

 

 

 

 

 

 

                     (061022于广外大淡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