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评论)不能忽略:黄金甲背后的那些个谁

文字:文言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1-09 点击数: 分享至:

     

   地处城郊,才看到张导大作碟片。看完,作简短读后感。

      一个人道主义者,不应该忽略黄金甲背后的人。尽管,《满城尽戴黄金甲》已经告诉我——他们那些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填充物,或云历史的代价,而已!
      张艺谋派来很多很多士兵,以各种各样其实很简单的借口来送死。但,素来很会使用镜头的张导,却几乎没有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留下哪怕一秒钟的特写。
      黑衣人呼啸而过,黄衣人呼啸而过,红衣人呼啸而过。但,都是群像,没有一个人留下特写。嘶啦,杀了一个,快刀!哗啦,杀了一排,很多把快刀!稀哩哗啦,倒下一个方阵,无数把快刀,匪夷所思地快!

      不能说张导不擅使用特写镜头,只是,他的几乎所有特写,都留给了三种东西。
      第一种,是凶器。杀人的刀狞笑着,刺人的剑凛冽着,射人的箭飞翔着。他用他的镜头讴歌着这些残忍之至的瞬间。假设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谓“残忍美学”,我看,张艺谋足以胜任“学科带头人”。
      第二种,是伤口。男人的伤口,女人的伤口,孩子的伤口。流血,流的方式各有不同。徐徐渗出的,汩汩涌出的,滔滔喷出的。对鲜血,张艺谋非常有耐心,给了很长很多的拷贝,去展览,去回味,去渲染铺排。
      第三种,是皇族。皇帝的威严,皇后的危情,皇子的生猛,都有,都使用了超量多的拷贝。皇帝是谁?无非一个老头么。皇后呢,无非和皇帝睡觉的一个女人,而已。那些个所谓皇子,如果有幸生在今天的平民社会,不也就是一个高中学生么?
      都是人,都有喜怒哀乐。不能说,一些人的喜怒哀乐是神圣的,是值得关注的,而另一些人的喜怒哀乐却可以被忽略,被无视。我知道,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个混帐之至的观点,说一些人在演绎历史,而另一些人则只有成为历史的代价。看来,张导,与持此论者,倒是心有戚戚焉!

      1995年9月27日,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所谓“圆桌会议”,提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概念——垃圾人口。如果,这个会议真如他们自诩算是什么“精英会议”,那么,我们的张导完全有资格跻身其中,成为“精英之一”。因为,在张导镜头语言里,大群大群的士兵,都不是爹妈生的,他们,支配成为没有面目的杀手——为皇帝,或为皇后,或为皇子光荣捐躯。他们的生命,没有属于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我不能说张艺谋门所倾情演绎的,不是历史。我只是想说,那种忽略大众生命与面孔的历史,是否早该结束了!也不想干预张导们的创作自由,只是想说,人人生而平等,早在1948年就已郑重写入《世界人权宣言》。
      好在,2006,还有一部《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