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天还是蒙蒙亮,薄薄的晨曦漏进院子里的水杨林上,乘着林间的轻雾,一闪一闪的,像极了层层散落的银屑。
他习惯了每年在这一天在在醒来,他是喜欢水杨,瞧那条条枝叶,有的得仰向天空随风摆档,笑呵呵的似乎很是喜欢阳光的照临;有的俯向水面,伴风飘舞,活泼好动似乎时刻想在池水面上画圈儿,多客人啊!可他更喜欢的事这个月圆的日子:农历八月十六——他家的中秋节!
他也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这么喜欢过中秋节,尽管为了这个中秋节他还吃过不少苦头。特别是小的候,他一提到他家是十六国中秋的,就会被其他的小朋友取笑,有时候他争的面红耳赤,最后是被凉在原地,看同伴们哄笑着散去;有时甚至还得鼻青脸肿的回家。每次妈妈总是心疼地望着他,轻轻地用双手替他拂去脸上的泥土。对于他的伤口,妈妈的双手比十个华佗都管用。他破啼为笑了,妈妈的嘴角也扬起了微微笑容,从高处撒下的微笑很像阳光。既然有爸妈在,有明亮的月亮在,有香甜的月饼的,十六过中秋有什么不好呢?这样想着,他舒心地笑了,不再追问为什么别人家都是十五过中秋而他家是十六。
昨晚的剩饭,外加两个咸蛋就煮成了一锅美味咸蛋粥。光吃粥对于要干体力活的爸爸说是不够的。骑上自行车,。买上一块钱的油条,自己吃一根,留一根带回家,然后再骑着古董级的自行车去干活儿,那辆旧旧的自行车,除了车铃不响,什么地方都想,可每一次拿熟悉的“车铃声”响起,他的心中总会有一种希望在涌动,就像小时候每年的今天傍晚,“车铃”一响它就会冲到家门口等待着爸爸变戏法似的拿出可口的月饼。
刚喝完一口粥就看见碗角搁好了油条,他抬起头,看淡妈妈平静的喝粥,若无其事。他知道,如果他不吃妈妈一定不会吃的。于是,掰开,给一半妈妈,自己啃了一大口剩下的一半油条,很快就把周喝完了,然后从自己笑得眯成一条线的余光中看妈妈的笑容如隔着雾气的莲花般次第开放。
因为心中有爱,等待的时光被拉成了一根和弦,月圆就在弹指之间。一轮圆月,一家人,一个小圆桌,几个月饼,万千言语共写着一个爱字。他知道,这样的夜晚对一个寄宿高中生来说是很难得的,所以,他格外珍惜,仿佛一个小孩,拿着好不容易得来的糖果,怕化了,放在嘴里吮了又吮。
时光荏苒,多少个日日夜夜,走我弯了月又走圆了月,从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到现在开始工作,他一直牵挂着那个特别的中秋节。提前买好月饼,踏上北上的火车,农历十六,他如期赶回了老家!依旧是明亮的圆月,依旧是温馨的一家人,只是在笑谈中不经意间提到了小时候的疑团:咱家的中秋节怎么是十六?“那时穷啊,知道你爱吃月饼,但只有过完节月饼才降价呀。”借着月光,望着爸爸闪着泪花的脸庞,客满了岁月的沧桑。突然想起月台上打折的月饼,总有一种爱温暖着他,那相伴一生的盈盈笑语,那困境中的关切,那生活奔波的缕缕思念!
看,十六的月,好圆好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