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长恨歌》是两年前的事了,从浅尝到到入迷,原来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王安忆的文字是一樽女儿红,绵醇的妖娆中纠缠着伤逝之痛,字里行间的清冷绝艳,把那上海女子的一世沧桑娓娓道来。合书闭目,眼前隐约残存王琦瑶的一袭白衣,在滚滚红尘中化作暗香,随风远去。花残,幕歇,空余一段往事,让人祭奠。
一.桃华初长成,无风自婀娜
主角王琦瑶是上海弄堂的女儿,上海弄堂的心。伴随旧的街道,旧的鸽子,小家碧玉在低调的华丽中袅袅而来,阴丹士林的旗袍勾勒出少女别致的羞涩,天真的张扬,美的熨帖而舒心。
她的登场并不惊艳,美丽在一颦一笑间慢慢发酵,随着三月春风的淡彩款款入画。
她爱电影,爱《乱世佳人》中的费雯丽,爱像普通的上海女孩一样唱着江南小调。她有着青春的焦躁和越动,有着旧上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大上海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穿梭着她理智而好奇的目光。
照相馆和程先生的奇遇让她接近了奇妙的上流社会,一次“上海小姐选美”使她成为了上海的“三小姐”。然而,她注定要站在历史的阴影下细观事态沧桑。
到底,前景朦胧,女儿心归何方?
二.游园·惊梦
一场惊世骇俗又司空见惯的戏码,从王琦瑶遇上李主任开始。
香衣鬓影,车水马龙,一场社交酒宴后,一个男人走进了王琦瑶的世界。她因此成了军官的金丝雀,漫长孤独的等待掳走了她逐渐盛开的光阴。她成熟了,妩媚了,懂得了心机和事故,可那个至死都不肯透露真名的男人却死于空难,王琦瑶,便成了一名可笑的“寡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王琦瑶逃离了喧嚣,又注定耐不住寂寞。离开了邬桥,她回到上海这个生长的角落,蜗居在“平安里”成了一名打针护士。长袍大褂的她美丽依旧,眼角的安然中流淌着艳丽的落寞。
王琦瑶和程先生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交往,却是一场无言而终的默剧。她与康明逊珠胎暗结,结果传统礼教战胜了柔情蜜意,人去楼空,欲哭无泪,悲剧的果实全由她默默承受。她和萨沙的骗局是一场闹剧,她让萨沙成为女儿名义上的父亲,结果怯懦的男人,远远地逃到了西伯利亚……
王琦瑶渴望爱情又恐惧完全的付出,而这个上海女人的精明和悲哀,以独有的魅力沦陷了三个男人,游园,惊梦。梦醒时分,纠缠了半生的王琦瑶又回归了恬淡,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无力地淹没。
三.落花尽随流水去,沪上春梦了无痕
40岁的王琦瑶,徐娘半老,风韵尤存,有着年轻的小友和暧昧的情人。长大的女儿执拗而叛逆,与母亲的较量总输得彻底。故事尽头,女儿薇薇随着潮流的召唤远渡重洋,觅得如意归宿,王琦瑶在新时代的上海,书写着不甘寂寞却年华不再的结局。
故事最后,王琦瑶死于非命,可她的死风尘依旧,在临死的谢幕上,时空凝固,空间延展,王琦瑶的记忆穿透几十个春秋,回到当年电影厂凄艳的刹那,落灯下渐灭的光影,春梦无痕。
无论热闹或凄凉,辉煌或唏嘘,王琦瑶的一生凝聚了时间的传奇,从鸽子弄堂到少女闺阁,从流言蜚语到十里洋场……王安忆笔下 ,老上海以怀旧的姿态,在留声机的暗哑中发出记忆的轻颤,在听众的耳间永恒地回荡。
我合上书本,看到黑白照片上女人的影子,在30年代的黄浦江畔,在时间的尽头,寂寞的咀嚼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