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八荣八耻”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浪潮,也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廉政文化,并摧枯拉朽般,挺进校园,挺进基层,在全国激荡。
但凡一种文化的产生,总有一定的社会根源。或人们需要,或为了解放思想,或为了促进社会变革。廉政文化的产生,正是因为我们需要它。需要它同日益猖獗的贪污腐败作斗争,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需要它来弘扬中国传统美德,需要它来重构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
为了更好的宣传廉政文化,让更多人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找回那些被忽视、被遗忘的美德,我所在的班级在校道旁开展了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骄阳似火的9月,大学校园里又恢复往日热闹的一面。我和同学手拿着印有廉政文化内容的小册子,站住路旁,向过往的人宣传一些广为传诵的关于廉洁修身、关于奉公守法、关于勤俭节约的美德故事。然则骨子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作祟,肯停下来了解的人不多。贪不过官,很多人觉得廉政文化进跟自己无关,不过是党政机关的事。既然无关,又何必花时间去了解,去学习呢?于是叫嚣着要严打贪污腐败问题,修身报国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用行动去支持的人却不多。但是真的与我们无关吗?
作为一名青少年,作为一名学生,只有从思想上净化,才能使我们远离罪恶之源,走向成功,拥有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人生。这就是校园廉政文化的意义所在。当你把目光投在一个小小的舍长,或者一个社团的财务部长时,你是否还会认为贪污腐败离我们太远?当前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精神堡垒更加坚固,并树立敬廉崇洁,修身报国的价值观。这个世界不应该只有金钱,权利,物质享受,还应该有情感,责任,诚信等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东西。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是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寻回的。
通过这样一次团日活动,可以看到廉政文化的传播遇到了一些问题,它的学习也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开展。许多人看不到贪污腐败的危害,也看不到弘扬廉政文化的意义所在。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贪污腐败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20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旬,中国处于建国后的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贫困。其中更是夹杂着吞噬了许多生命的“三年饥荒”。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质的缺乏也没有带来精神的贫瘠。那时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从六十年代中旬开始,一场波及整个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将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点燃了,专注于精神,政治建设的国民大大降低了对于物质的追求,对于金钱的欲望;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面。中国的经济建设也随着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无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无数个历史被改写。但社会节奏的加快,物质文化的迅速膨胀,让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在这些人眼中,世界变了,变得丰富多彩,只有有钱了才能过得舒适安逸。缺少精神食量的补充,于是,蛀虫们多了起来。贪污腐败成了西方媒体眼中中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从官商勾结到动辄数百上千万的贪污款,中国在痛。从“第一贪官”刘青山、张子善,到成克杰、胡长清之流,打击贪污腐败势在必行。
而遏止贪污腐败,除了完善法律制裁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外,就是宣传廉政文化,从你我做起,在思想上敲响警钟。
廉政文化给我们带来思想的武器,让我们在潘多拉的魔盒前也无所畏惧。的确,大学是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少了很多诱惑。但当我们毕业以后呢?如何去面对那色彩斑斓的诱惑?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直的人是不会,也不屑用那些在背后进行的,见不得光的手段去获取财物的,而是坦坦荡荡,用自己所劳去换回心安。这涉及一个人的自觉意识和思想高度。正直守信,奉公手法的人并不会因为所受的诱惑越大而放弃自己的道德操守。当然,这不是说正直的人就不用再提高自己,反而通过学习,他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对诱惑的抵抗力。古人云:吾偿日省三身,说的就是在学习和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当我们思想的源头时刻注入活水,当贪污腐败再也找不到让其滋生的土壤,可以想象的到,大千世界,必将是一片朗朗乾坤。
那么,当走在校道上的你看到有宣传廉政文化的活动时,不妨停下脚步;当忙于学习的你听到有廉洁修身的讲座时,不妨前去旁听;或者你可以向朋友、亲戚讲述那些感动无数人的关于廉洁、关于诚信、关于自律的故事。你会发现,一股风气,一股敬廉憎贪、传播廉政的风气,正阔刀大步,朝我们走来。
(此文曾获广东大学生文化节廉政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