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拾一梦,埋一梦

文字:黄赟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12-03 点击数: 分享至:

 

夕照西湖

 

    临行前夜,我很想找出那本《萌芽》,重温高一那年埋下的梦。书中那篇《我的及我祖先的江南》,我将去到不曾属于我的江南。只可惜,对于曾视如宝贝的东西,我们都藏得太好,以至于我们再也找不到。就像多少曾经的憧憬,已经在记忆的洪流里殉葬。

    第二天,我和三位老同学见了面,便平静地踏上开往杭州的列车,可是略感失落。儿时跟着老师去趟公园春游,前夜必是久久不能入睡的兴奋。如今,奔赴的是我多年魂牵梦萦的江南,内心却泛不起更多的激动,因为又一个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杭州清晨的阳光,如想象中明媚。告别了江门盘根纠结的榕树,这里到处都是高大的枫,如星状的落叶,偶尔点缀在干净的路面。清晨上班时间,路人仍在树荫下徐行,路面有点堵,公车也只能静静地等候。车厢里,齐刘海的素净女孩,白色碎花短旗袍的少妇,轻摇蒲扇的老人,都在闭眼浅睡。刚下火车的我们,在公车上只是习惯性的交谈,都在这酣意正浓的空气中,显得有点不羁。

    初见杭州,儒雅而温柔,没有隔绝,没有距离,而是一点一点地包容我们。经历了千年的朝代更替,始终没变的是灵山秀水的温润。她就这样,默默地注视着一代又一代的君主,一位又一位的文人墨客,还有我们这些,来去匆匆的蒙拜者。

    西湖,正是见证了这一切的慧眼。

    何处无湖,何处无山,湖山能直接交汇成水墨画,也许只有这里,只属于杭州的西湖。湖面广阔而有疆,远处现代化的高楼和亘古不变的群山,在对岸的某处,二者平稳地过渡,毫不突兀,仿佛正是两个时空正在无声无息地交汇。夕照下,山水中烟岚轻漫,山的墨绿向远处由深入浅,一层一层地荡开。如果把此时波光粼粼的西湖比做明眸,那么青山无疑就是眉黛,湖边只剩下剪影的雷峰塔,也算得上是一颗美人痣吧。

    从苏堤、断桥、雷峰塔,到烟柳、风荷、锦鲤,惊叹千百年来,能工巧匠对西湖——这位美人胚子一点一点地粉饰雕琢。无论是在宋代,还是在清朝,无论是失意被贬的苏东坡,还是风流南巡的乾隆帝,想必都曾怀着不同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在西湖边上流连。一代名妓苏小小,望穿秋水盼郎归,想必也曾在夕照烟柳之时,于西泠桥畔撒下红颜泪。白娘子,雷锋塔中,远眺断桥,回首当初与许公子执手相望之景,想必还历历在目吧。

    漫步西湖畔,让人回想起多少才子佳人,多少故事传说,还有多少歌赋诗篇。我甚至分不清,是尘世的缠绵赋予了西湖更多的美,还是西湖的柔波泛起了尘世更多的情。二者无法割舍,人与湖,情与景,早已在此相应成辉。

    很想着笔重重地描绘一番西湖之美景,只可惜每每脑海里浮现的西湖,更像一位美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概吟出此诗的苏东坡,也曾和我有过一样的烦恼吧。我们乘火车快要到达杭州的时候,路过一个叫做“诸暨”的城市,据说就是当年“西子”西施的故里。西施有多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否足以形容?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杭州人作为西施的邻居,如今的杭州女子,或多或少保存了故人的风韵。西湖丽人美如风荷,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亭亭玉立”之奥妙。街上迎面走来的杭州美人,双腿多如出水莲茎一般纤细而修长,蛮腰如微风吹拂的夏荷一般动人。印象中她们都有稍尖的下巴和清瘦的脸颊,形如顶端刚露白的莲花细苞。无奈遗憾的是,往往还没看清她们的五官,就要与其擦肩而过,此时总会不禁回头,目送倩影翩然而去。苏杭之地之所以盛产丝绸,也许就是因为上天认为只有丝绸做的旗袍,才能配得上江南美人脱俗的气质吧。

    看过了杭州西湖的美景美人,欣然发现,梦想与现实竟能如此相似。宽慰之余,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正值盛夏,观西湖荷塘,遇上花开时节,本应清香四溢。只可惜碰上了五年一度的打捞西湖珍珠,松动了荷根,荷花罕见踪影。还有杭州的美食,也因我们囊中羞涩,无缘品尝。于是,同行四友,经过商量,约定十九年后,再聚杭州,重游西湖,叙旧,圆梦。

    拾一梦,埋一梦,人世间繁复变迁,多年后,不知此景是否如故,只希望此情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