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人生杯具论”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如今流行语如雨后春笋,在网络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蔚然成林。放眼望去,“打酱油、俯卧撑、70码、贾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寂寞党、哥只是个传说……”等等,或是在事件中被赋予特殊意义,或只是普通的一句言论,在无数附和声中,风行开来。
而杯具,没有事件背景,只因为谐音,如此名噪一时。但或许只是巧合,细读下,却有不少巧妙暗喻之处。
我发现,古诗词,一旦出现杯具,多半是有一个悲剧性的背景: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场的悲剧总是很多,在白骨成山,血流成河的背景下,那个盛满泛着月光葡萄酒的杯具,即使再美,也只是一种无助的凄美。我想起又一首诗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应该就是这首诗的故事的悲剧结局。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关于离愁的悲剧。这个杯具中的酒,不知道能不能让他撑过出关以后没有朋友的孤独。我想起死囚处决之前,总会有一顿盛宴,吃饱喝足,喝完杯具里的最后一滴酒以后,悲剧的时刻也就来临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又是边塞诗词。离家万里的悲剧,就藏在将军的白发和征夫的眼泪中。白发是岁月,泪水是情感,悲剧是刻在年轮里的心酸感情。杯具里装着的劣质的浊酒,唤起无奈的乡愁。我又想起三国演义的卷首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果然,即使都是浊酒,装在杯里的显得更悲剧。
那些古老的诗,古老的杯具,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无奈的悲剧故事。而穿过千年以上的光阴,“杯具派”目前在网络已蔚然成阴。
“人生杯具论”,网上已经流传很多版本,在梦飞网能看到统计出11个版本的帖子。其中,流行比较广泛的大概有以下数种: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我们认为自己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已经掉进了另外一个杯具。而若你发现你没有跳进另一个杯具……那恭喜你……你掉下茶几了。
人生是一只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而本身就是杯具的我们还非加上茶叶自以为与别人没有茶具(差距),结果人人都说咱现在要具就用餐具(惨剧)。我们在沉默中灭亡,成了文具;在沉默中爆发,成了火炬。我们想明哲保身,都成了面具。我们想一鸣惊人,都成了京剧。不能再次相聚,执手相看泪眼,成了默剧。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别人眼里的洗具(喜剧)。
人生就是一碗内牛满面(泪流满面),用杯具盛则太小,盛不下,用餐具盛又太大,没有必要。
初看之下,或许有人会认为不过是现代人的无病呻吟。但是,为何再简单不过的一个词会风行网络,出现在那么多人的qq签名、日常语言之中?笔者拙见,非无病呻吟,此乃有病呻吟。多半人说到杯具,总是会联系自己具体的悲剧性事件的,例如考试挂科,例如面试失败,乃至生活各方面的打击。这与寂寞党的无病呻吟的神经质还是有所差别的。
大学生扩招泛滥以致就业面临的“杯具”境地、房价上涨下房奴的“杯具”生活——现代生活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杯具”。有人将此词流行看作是对生活的一种悲观的消极情绪的泛滥。其实并非如此。这不过是一种面对失败面对不利局面的自嘲与调侃。当你用“杯具”来形容你的悲剧时,一切又镀上了一层戏谑的娱乐的外衣。
而当我们扩大化地说起人生就是一个杯具时,总是会有无奈的情绪。读过韩寒的博客,他写过大概这样的话——“你可以对生命悲观,但你要对你的生活乐观”——也就是说,你可以对大概念的生命持悲剧性的看法。但是具体对生活上的事情,你要乐观地去面对。
这句话曾经鼓励过我。即使我们承认杯具,但是我们还是每天都要拿着洗具,像刷牙一样,洗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在细节上让生活焕然一新。
最后,谨以刘禹锡一首“杯具”诗,结束此文,并以之为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