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中秋明,节是故乡浓。
小时候,很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听故事、吃月饼、吃水果、耍游戏;长大后,依然盼望中秋节,但更多的是为品味一家团圆令人陶醉的家庭气氛。
我的故乡坐落于潮汕边缘地带,故有着潮汕人的点点影子,但似乎又不是潮汕人。我们那边的人管潮州人、汕头人称为“潮汕人”,言外之意好像我们并不是潮汕人。每到中秋佳节,故乡那边就有拜月的习俗。拜月,也叫拜月姑娘(据说月姑娘即是嫦娥,所以一些中秋的礼品往往印有“嫦娥奔月”的图案)。中秋夜晚,皓月初升,每家每户便在自家门口放一张八仙桌(八仙桌现在似乎已消失了),上面摆着月饼、柚子、柿子、苹果等供品,水果要放5种,我们那边的人俗称“五青果”。
晚上,待月明如镜之时,大人把洗得发亮的“五青果”和制作精巧的月饼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放在院子里的方桌上,然后点上一炷香,虔诚地磕几个头。银烛高烧,香雾缭绕,孩子们唱着儿童歌谣,欢喜嬉戏,好不热闹,提着灯笼穿过大街小巷。记得小时候妈妈也会叫我去拜月姑娘,说月姑娘可以保佑小孩子变得乖巧。一柱香烧完之后,孩子们迫不急待的围着桌子坐下,眼巴巴地等着妈妈给他们分月饼和水果。妈妈总是把圆圆的月饼切成一样大小的几块,每人一块,然后有说有笑,一边欣赏着圆圆的月月亮,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甜甜的月饼,快乐的笑声撒满小院……这时,擅长讲故事的爸爸就会讲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吴刚伐桂等关于月亮的故事,孩子们沉迷于故事的精彩、神秘、生动,仿佛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后羿、吴刚……吃着水果和月饼的味道,似乎不是鲜、香、酥、脆、甜等字词所能形容,后来那种味道似乎很难再现,也许是年龄的影响,也许是时代的变迁。
这就是孩提时故乡人美美好的中秋时光!
长大后在外读书,远离故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个中秋节也少了。吃妈妈亲手做的饭菜的机会少了,与爸爸爸妈妈在一起那种温馨的时光也少了。
去年,恰好中秋节与国庆节同庆,有足够的时间与爸妈在月圆之时团圆。月亮依然圆圆,月饼更加香甜,团圆温馨之感油然而生。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已经不是小时候那样了,我们慢慢长大,他们却似乎苍老了许多,此时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有点心酸,更多的是对父母深深的愧疚和感激。爸爸妈妈一辈子为我们做儿女的操碎了心,但儿女们长大后都忙于学习、工作,看望爸爸妈妈的时间很少,有时甚至连个电话都懒得打。爸爸妈妈的日渐苍老告诉儿女们,他们与儿女们团聚的时光越来越短暂,儿女们应该好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次,有空常回家看看。
时光总是匆匆,今年的中秋节转眼又到了。没有回到故乡,与爸爸妈妈共庆佳节。虽然室外风雨习习,虽然今夜可能看不到月亮,但在儿女的心中,故乡的那一轮明月依然别样圆。圆圆的月亮下是那亲爱的故乡,如水的月光笼罩着熟悉的庭院,庭院里有着动人的故事……
今宵佳节,没有预约,只好嫁与书海,嫁与影视。在心里默默地为爸爸妈妈祈祷,为他们祝福。祝愿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够健康长寿,笑口常开,永远做儿女们避风的港湾。
中秋月圆夜 ,千里寄相思。故乡月别样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