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秋语

文字:李赵聪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0-07 点击数:

  
  随着冷空气的来袭,天气明显变冷了。今天还下起了雨,天空一片阴霾,地面湿漉漉的,整座城市仿佛陷入了深秋的包围之中。有时候挺喜欢这样的天气,它把夏天的那股燥热一扫而空,人的心灵也不禁宁静了许多,视野也自然开阔了不少。
  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思考,也最容易引起人的遐想。所以秋便成为了古代文人骚客感伤、抒怀最好的季节。或许很多人不解古人为什么大多都是悲秋的,但你可知道文人骚客们的心是那般敏感,纵然一片树叶的飘零,也能击中他的心坎,一叶知秋啊。和着萧瑟的秋风,淅沥的小雨以及满地的落叶,心境便不自觉地感伤起来。于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等凄美的诗句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幅萧条,苍茫的秋景,正可谓“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当然,还是不乏有些是颂秋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是一个代表,还有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其实挺欣赏太白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大气与洒脱。还记得他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十足……不过“悲”这一情绪却是人之必需的,因为很多时候悲比乐来得更加刻骨,更能锻造人的心智。但倘若能做到像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样,或许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吧。
  郁达夫也是喜秋的。还记得他那《故都的秋》一文开篇便透漏出了他对秋的喜爱: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他对秋的无限热爱与眷恋: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文中描述了作者的不远千里赶到北平只为了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他认为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天下训鸽的飞声。这看似平凡却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啊。但我不解作者为什么喜欢浓茶,我更偏爱味道淡些的茶,这样不失芳香却也怡人。槐树、秋蝉、秋雨等等在作者的笔下,令我好生向往,可惜我生长在南方,也从未感受过北国的秋,找个机会,定要饱尝一番。
  家乡的秋,虽无秋蝉,却有成群南徙的大雁。还记得小学课文里的“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吗?可是“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若是早上迎着清凉的微风来到海边,那真叫人心旷神怡。一阵阵夹杂着秋的、海水的、海滩的味道的海风吹来,你全身的神经顿时就会兴奋起来,用精神抖擞来形容只怕俗不可耐。如果你不怕冷,大可挽起裤脚去踏浪,软软的海沙,冰凉冰凉的海水,那感觉怎一个棒字了得。
  谈及秋天,自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秋语,唯有去聆听,去触摸才感受得实在、彻底。喜欢秋天的人们,无论你身处北国还是南方,不妨用心去感受一下这个正秋着的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