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人也跟着不舒服起来,一个午睡就睡到了三点多,晕晕顿顿。突然间仿佛找到了以前高中时的一种情绪。舍友们打完机赶着去吃饭,我搬出凳子,拿上一本散文到阳台寻找回忆……
好像很久没有这样了,会试着静下来感受一下空气与阳光的味道,看看宿舍前面的那片“小森林”。自嘲道:究竟是有多忙?读高中时,不管多紧张都好,每天都会留那么一小段时间静思,泡上一杯茶,眺望一下远方,看看云看看夕阳,想想家人想想未来,那个时候的内心是安宁的。
而现在,不知道多久没好好感受周遭的这一切了,也不知道多久没打电话回家了,每次某人说我,我就会堂而皇之地说家不属于我这种人。以前很喜欢笔与纸之间那种摩挲的感觉,很实在很质朴。本来想用纸笔写的,却发现写没两下就坚持不下去了,还是回来在电脑上写,心里瞬间有点害怕:自己变了?那杯茶现在也变成了一杯咖啡,不加奶不加糖,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这苦涩。那个冷静倔强单纯的自己也开始浮夸颓废复杂,人云亦云,个性的锋芒开始褪去。究竟是世界太简单,还是我太复杂?这是个伪命题。
我越来越看不清生活的样子,它陌生的可怕。明明自己最讨厌的就是矫揉造作的东西,可是细想下来,此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装?不敢去吃晚饭,怕吃完回来就写不下去了,现在的我变得越来越不自在。以前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现在会了,变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这样,不应该是那样……”,生存的法则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大家都说对所以就对了。
记得以前语文课上有那么一群文人骚客:我们叫他们隐士,即隐居不仕之士。小愤青的我总会批判他们逃避现实,不丈夫。现在觉得自己幼稚可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渐渐明白,有些事有些人,需要时间你才真正会懂。即便是自己,也应该花时间去了解。
想起一篇伊索寓言,冬天里豪猪聚在一起取暖,可是身上的刺却刺伤了彼此,给彼此适当的距离后,虽然没那么暖了,但是不痛了。叔本华说这就是人类社会。我想,对待自己其实也应如此,近了清晰但是很丑陋;远了美丽但是不真实。
亦或许,渐行渐远的自己正是成长过程中的自己,无需寻找,我就是我,那抹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