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食-活

文字:罗高韦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6-27 点击数: 分享至:

这学期中曾参加了TEDxGDUFS举办的“聲象”活动,我沉坐在图书馆报告厅的椅子里,听着各类社会人士讲述他们眼中的广州这一座城市,讲述他们怎么用自己独特的聲象方式描述广州。其中,张无忌忌,一个美食摄影家,触动了我的心,他选择用美食来记录自己与城市的交集。我并不是为此种方式所感动,是为其展示的美食而心动。原来我所处的城市里,存在着如此之多不为我知的美食,无论世界,我自责这十几年我都在做什么。

 

我不知道吃货的真正定义是什么,是食量很大,还是很爱吃。若是后者,我想我是一个地道的吃货,一个偶尔也吃得很多的吃货。

 

我总觉得我们的生活处于一个很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人们以瘦为美而严格节食,甚至存在沉迷于断食的日本人,一方面人们又不停地挖掘着世界各地的美食,到某些地方旅行可能是为了一品当地美食,越来越多美食电视节目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而我,静静地在某个南国角落生活的人,向往着一切已知和未知的美食,但是不热衷美食节目或者美食书籍,喜爱当地美食但又常受到资金的限制而出行不成。

 

我没有真实地见过卖相高雅、味道入骨的食物,通过镜头后它们似乎都不可方物。但是我的身边亦存在着许多爱不释口的美食,同时满足了我平庸的荷包和微挑的舌头。

 

不可否认食堂是学校四周最实惠的去处,但也一直产生着最平常的味道,饭堂师傅很难牢牢抓住所有学生的胃口,因为一道大锅菜只有一个相同的味道,而我们对食物的偏好却是各不相同。我是从中逃脱的一员。学期初,我便已对饭堂的食物失去所有兴趣,进入食之无味的困境,不仅是对菜式,更是味道让我厌倦。

 

放弃食堂后,我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出路。常常都会跑到贝岗村那边吃潮汕炒粿(河粉)、或者普宁肠粉、麻辣烫,甚至烧烤,我不敢说这些都是健康食品,可是它们一致有着不差的卖相以及诱人的味道,难以生厌的味道。路边摊的环境虽然不尽人意,但是仍能找到深得我心的美食,在厌倦食堂的这些日子里给了我很多安慰。

 

夏日白昼炎热,更是胃口大消,本可以两人三碟粿条,现已是半碟下胃便汗流不止,空荡的胃囊被热气撑开,便难以继续下咽。但越是炎热的天气,我越要用美食来安抚自己浮躁的情绪。

 

为了避开暑气,我会在图书馆呆到午后两点左右,既可以享受没那么拥挤的图书馆,也可以享受没那么憋挤的路边摊,一路摇着扇子到摊边,叫上一份炒粿然后故作冷静地吹着热浪般的夏风,一个人独自侯着美食上桌。即使酷暑难当,也没有良辰美景,美食当前我又何忍有所怨言呢。

 

基于午餐晚进,因此晚餐可以直接放到宵夜时间,大概八九点时候,其实在家与父母偶尔也会那么晚吃饭,夏天昼长夜短,家乡父老都不愿白白放过这难得的加长的劳作时间。夜间,贝岗村里夜市正旺,到处人头攒动,大家主要都是喝糖水吃宵夜消暑。我也喜欢如此这般呢,带上一个口碑良好的肉夹馍和一碗尚温的豆腐花,回宿舍在阳台吹风宵夜,幸运时,还能瞥见澄亮的月和闪烁的星。

 

无论在何时何地进食,这个时令都会令我食后欲冲凉。宵夜过后一身汗,洗个温水澡换上凉爽衣衫,慢慢地时间自会带着热气暂时消逝,也不失为一大乐趣。

 

因经常在外饮食,囊中羞涩在所难免,于是开始自己作食。一份青菜炒肉(没多少块肉)在食堂的均价大概为3元,外面食铺的快餐或者小炒类则至少10元,亲自去超市买菜的时候,发现一盒猪肉(约10块肉)的价格在3.6元上下波动,青菜1.7元一把,这基本上足够满足两个人的一餐;而一包好面也只是4元左右(两人一餐),也就是说,自己作食算是最便宜的饮食了。

 

从前我很抵触在宿舍吃饭,特别是味道浓重的外卖,不喜欢食物粘腻的味道在宿舍里漂浮,觉得它们渗进了我的衣物里,而我因此不干净了。

 

现在的宿舍很通风,而我只在阳台作食,尽量将味道隔绝在房间之外,而且我们不做味道太重的食物,我们只吃面,偶尔饺子。

 

如果是四人聚餐,饺子加上面条便是首选了,先煮食饺子,捞起来后在下面条,超市提供了我们很多便利,饺子被包好了、肉也被切好了,我们只需完成最后的一步,煮。

 

毕竟调料有限,我们基本只下沙茶酱和辣椒酱,后来成员增加了酱油、盐。不得不说,醋是北方人不可缺少的调料,而酱油则是我的挚爱。家里用酱油也是极凶,既调色也调味,品过那么多年的酱油,我觉得好酱油的味道鲜甜,与食材配合得相益得彰。

 

两人的餐饮最容易做的,一把面一把青菜一盒肉下锅,静候几分钟,就可以愉快地吃面了。可以自主选择汤面或者干拌面,再根据自己的口味调配料的比例,像我则喜欢稍多酱油较少辣椒酱。

 

最近一日三餐缩减为两餐,早上八九点吃第一餐,吃得九分饱,保证可以支撑到下午四五点的第二餐,第二餐自己煮。

 

舍友说吃肉比较容易饱,所以第二餐我一定要吃肉,既是吃饱,也是将两餐之间散失的能量补充回来。至于青菜就可以随意搭配了,小白菜、冬瓜、西红柿,任君挑选。

 

自己煮过好几次后,我觉得厨艺果然有所长进。一开始酱料总是配不对配不好,后来逐渐掌握了怎样的比例才能调出我喜欢的味道,果然不去经历失败就找不到最终成功的答案。

 

从最初简单的干拌面配榨菜,到现在的猪肉蕃茄面和猪肉丝瓜汤,我在一点点做出味道,一点点活出味道。

 

我们习惯在某方面长进后就想拓展自己,于是我尝试着煮汤。由于夏季想念父亲煮的丝瓜鸡蛋汤,我试着自己购买食材自己作食,我不敢尝试鸡蛋汤,因为市面上卖的鸡蛋据说都不新鲜,我也讨厌坏鸡蛋的那一股腥味。

 

我并不懂得煮汤的真谛,只是凭着对父亲煮汤时的印象和同学的指引,一步步地将丝瓜剥好切好、水开后先倒入丝瓜缘于丝瓜较难熟、看好时机再倒入猪肉、最后再加盐。其实步骤很简易,但是煮好第一锅汤还是足够令人欢欣鼓舞的,虽然不及父亲煮出来的丝瓜鸡蛋汤万分之一的清甜可口,但是这手艺至少可以支撑我度过这个炎热夏日了。

 

其实一个人吃面可以十分简陋,一碗素面配一包榨菜就成一餐饭。榨菜和酱油一样在我生命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其清凉有味,是夏季凉菜之最。我个人并不介意如此简单的食物,食物正是因为简单而能够展露其最真实的味道和样子。我不打算说"我们也是一样,五颜六色的外物包裹出来的并不是最本真的我们"这样的话,免得使行文突兀。

 

吃饱喝足,将残局收拾整齐才是真正的吃货。撑着圆圆的肚子,我便开始了刷锅洗碗,看到面屑零散地散布在水槽里,我便无法置之不理。自从开始自己作食后,我便觉得我患上了轻微洁癖,每次食过之后就会自觉地将周围收拾干净,也顺便消化一下大肚子,果然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再将宿舍打扫一圈。

 

这种时候觉得自己特生活。

 

我越发地觉得自己是一个资深吃货,深夜看美食节目会吞口水,脑海中出现美食的时间过长,想到美食会莫名其妙地激动。作食这件事对我来说不是文艺青年的矫情之举,反倒是我生活的一大放松之举。我时常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出路,或者都是不知去处的道路,总之将我困在一个动弹不得的境地,此时作食像一道光,照亮我可以逃往的地方。在外面吃,无论事物的味道如何美味,从它上桌的那一刻到我起身离开,时间长不过半个钟,我的神经还是得不到任何宽恕。但从决定自己作食那一刻开始,卖菜洗菜,洗锅煮水,一直延续着动作下去,我的思想都可以逃离这个凡世,短暂地进入自己的小天地,不受世事打扰。

 

我也不想长胖,正如没有人愿意不优秀,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穿衣漂漂亮亮的,但要拒美食于千里之外,我真的于心不忍,它如同空气一般缠绕在生活的每一处,我依靠它活下去,它满足我舌头和味蕾的感官,它有时甚至比所有其他事物都更能给我安慰。美食就是我的一大部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