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读《围城》有感

文字:舍予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6-19 点击数: 分享至:

初读围城是在初三的假期,懵懂少年,正是童稚初觉之时,初觉而未尽觉。那时读的是书中的警言妙语,幽默诙谐。只觉得作者真是字字珠玑,与其他的名家大作全然不同。俗话说一个真正的大厨能用最简单的配料做出最美味的佳肴,我想这用来形容钱先生最恰当不过了。《围城》的用语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却常常给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印象,寥寥数语,字里行间,不禁让人捧腹。不知不觉中便将作者的天马行空的想像和精辟入理的笔法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后来的几年里偶有览阅,但大多数是随意阅读了。不禁莞尔或时有所感,但心中常有的一个疑惑却一直没有解开。高三假期本来打算细细再读一遍,未曾料到高考事毕,烦心不减,填报志愿,挑揽学校,加上酒席应酬,同学聚会的耽搁,此事也就渐渐淡出了计划,被淹没在脑海的深处了。

现代的读者多从婚姻的角度来解读《围城》,作者在书中曾两次说到类似观点,都是出现在辛楣请客的那一段精彩的唾沫攻伐战上(本人私下里觉得这一章乃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作者分别借用苏文纨和褚旭明之口阐述,结婚如同金漆的鸟笼,笼外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了离,离了结,没有结果。有心的读者和书评家读到这里,结合全书的主要内容(主要讲解了民国初期的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的奢侈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书题不难的出这样的一个主旨。此番读《围城》,身处大学之境,与以往皆有所不同,俗话说:大学,大学,大概的学尔尔。如今,我跨入此殿堂三月有余。深感此话之真理。常常回思以往的岁月,无限向往。只是岁月不往矣!夜渐深时,回想当日所学所得,不禁自惭于心。然第二日亦复前日之辙。日复一日,积日成年。如此大学,不学也罢!遂萌退意。然回忆其当初为之苦读数载,灯下韶华已经为之东流,如此退去,又感不忍。此遍读《围城》。原来大学亦是一座围城。城墙又高又陡。城外的莘莘学子,挑灯苦战。只为明年城门开时能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城内的人却追忆往昔时光,希望能回到过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反复无果。

如此解释,不同意的读者可能大有人在,其实,人生亦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你想出来,城外的你想进去,城墙亦是心墙,框住的是自己的思维。钱先生笑的世人,何尝不是笑的自己?城里的方鸿渐为世俗羁绊,在情感面前摔跤,常常自作聪明,逞口舌之能。反过来却自食其果。作者的揶揄,嘲讽,让人大笑,回过身来细细一看,我们笑的远处那个颓然、踌躇、得意的身影不也正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