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挤在车里,空在声里

文字:猿米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陈润泉 发布时间:2016-11-04 点击数: 分享至:

现在,在路上行驶着的车上是越来越安静了。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回家路上那份其乐融融。在我上小学之前,爸爸妈妈整日忙得没日没夜的,一年到头,便只有过年的那一个礼拜他们才能够闲下来。过年回老家是我们家的“传统”,那时候家里还没有车,长途大巴也并不常见,每每回老家我们一家都得和其他人一同挤在一辆租用的白色老旧小面包车上。车上大都是同乡外出打工的青年或中年夫妇。所谓“老乡见老乡,笑脸泛红光”,共同的家乡,相似的乡音成了联系他们的桥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家乡的近况,外出的不易,过年的祝愿与计划……毫不相识的一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不大的面包车内,不一会儿就聊得热火朝天,仿佛一间行驶着的会客厅。

不谙世事的我也按捺不住安静,拖着妈妈教我数数,教我识字,生怕这份和谐的“嘈杂”中,少了我的声音。

后来家里买了车,爸爸妈妈不再像以前那么席不暇暖,然而坐在舒适的车上,我们却缺少了说话的动力。

初中三年,我搭了两年的公交车。刚开始乘公共汽车时,我觉得这是件神奇的事情,途中不仅能欣赏沿途的风景还能见识不同的人,看他们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被让座的大爷大妈总能跟让座的青年侃上一会儿,车上的售票员与乘客像邻里似的嘘寒问暖,各地的乡音在车上混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素质提高了,在公车上大声说话被认为不文明,在公车上喧长问短会打扰他人……低头禁言成了“有素质”的体现,我们都成了差不多的文明的人。公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心却越来越远。

一天放学路上,公车上照常鸦默雀静,人们或低头滑动手机或坐在位子上小憩,心里都希望车子能开快点,好早些挣脱这恼人的拥挤,回到家中。然而一声尖锐的呼叫声划破了公车上拥挤的寂静,一位女乘客的钱包被偷了。“抓小偷!”车上变得骚动,原本仪态端庄的人露出了惊恐的表情,连忙查看自己的钱包还在不在;原本静如处子的女乘客开始窃窃私语,怀疑着车上的其他乘客……“抓住了!是她偷的!小小年纪做什么不好,偏偏要偷东西!”一位大爷喊。“司机,快!开到公安局!别让她下车了”,被偷女乘客喊。“开到公安局得多久呀,你不急着回家我们还急着有事呢!”车上一片抱怨。幸好,车子正行驶在公安局附近,司机把车开到了公安局,被偷女乘客揪着小偷下车了。公车上又恢复了原本的寂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有一次在老家坐公车,一上车我就被售票阿姨的亲切吓到了,她用家乡话熟络地跟我寒暄,问我从哪里来,要去哪儿,也跟我聊聊家常,坐在后座的乘客听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大声插入一两句。在这辆车上,低着头沉默才是与其他乘客格格不入的。也许这会让人觉得素质不高,修养不够,但我喜欢这种大城市里缺乏的亲切感,这里的人情还没有被“文明”所“绑架”。

很多时候,我们的素质提高了,人情却没有了;舒适度够了,亲近感却丢了。我们仍旧会坐在车上,驶在路上,希望很久以后,在路上的我们仍有故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