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诗经·王事》之我解

文字:浣云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谭舒尹 发布时间:2019-01-02 点击数: 分享至: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经》中约有30篇徭役诗,吟诵这些诗篇,我们会被游弋其间的真情触动、惊讶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渴望的态度何其相似,我们许能参透人生的哲理,启迪我们的未来。

《诗经》中的“王事”指王命差遣的公事,多指服徭役。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王事”,便不只是君王之事了。

战争徭役诗中,“王事”二字出现了15次。分别有“王事靡盬”、“王事多难”“王事适我”、“王事敦我”四种。又以“王事靡盬”出现的次数最多。《小雅·四牡》中有征夫的悲叹:“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相似的还出现在《国风·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古之征战,乱了“大家”,苦了“小家”,“王事”使思念带上了苦涩的底色。

“归”是《诗经》徭役诗的一大高频字。30篇徭役诗中,“归”字被呼唤了35次。有家人盼归、家人劝归以及征人盼归等多种形式。《殷其雷》一诗属于家人盼归一类。“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沉闷的雷声直叩心底,心底的不安像殷殷的雷声不减反增。于是,被相思折磨的妻子忍不住对远征丈夫发出“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的呼唤。然而,喊不出的感情更加悲怆。《国风·魏风·陟岵》全诗无一个“归”字,但家人劝归的感情十分强烈地冲击着读者。“上慎旃哉!犹来无止”、“上慎旃哉,犹来无弃”、“上慎旃哉,犹来无死”分别是父亲、母亲、兄长送行出征人时的声声叮咛:要活着回来!这体现了战争对小家庭的至深伤害———带来生离死别之痛。除此之外,带“归”字的徭役诗多以征人的口吻展开(共7首),抒发了征人渴望归家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具有代表性的如:《国风·邶风·式微》的“式微,式微!胡不归”、《国风·豳风·东山》的“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国风·王风·扬之水》的“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小雅·四牡》的“岂不怀归?王事靡盬”和《小雅·采薇》的“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先秦的哀伤,有家不能归的无奈,一声一声,穿越千年,沉重如初。在中国历史上,王事与平民们的距离,时远时近。先秦时期毋庸置疑属于后者。这个时期的平民们,是农夫,亦是征夫。“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多一个征夫便少一个农夫。此外,连年征战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打断农业文明的发展。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土地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农业遭到重击,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了“物物交换”的生产力倒退现象。

诚然,在古代,连年的征战激发了一些科技发明,如:坦克、古代中国唐末战争的火药,但从全局的角度看,连年征战给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尤其是弱者)带来了苦难。兵戈抢攘、山河动荡,这片土地上的哪一个小家庭、哪一个个人能求得一隅安宁?

《诗经》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更是历史的明镜。它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调笑时泼出的水花;是思归怨妇帘上的弦月;是贫民伐坍坎坎的怒火;是迫于征战的游子望乡的一声长叹!先祖们将离合悲欢拟作诗篇,发出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呼唤,这也是千年后的我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