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书评】边城

文字:陈静怡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谭舒尹 发布时间:2019-04-19 点击数: 分享至:

“京派小说”流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1933年的形成和发展期、1933年至1937年的成熟期以及1937年至1949年的流散和消亡期。在这一军阀混战、内战不断以及艰苦抗日的时期,京派小说并没有着重表现生活苦难,反而受“五四”及马克思主义影响而着重关注现实生活的小说洪流中小说中另辟蹊径,返璞归真,去创造及描绘京派小说作家们心中的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世界与淳朴善良的民风人性。小说《边城》便很好地展现了作家心目中的桃花源盛世。

《边城》中翠翠与终年撑船的祖父生活在川湘交界的茶峒,一个民风淳朴、山青水秀的边城小镇。小说以翠翠的成长为线索,展开一幅如诗如画般美好真挚的乡村生活图景:茶峒人民善良、真诚;翠翠与祖父二人相依为命,温情满怀;天保与傩送对翠翠一往情深而又浪漫真挚。小说中的亲情、爱情皆令人动容,但小说也体现了生活常有的不幸与出乎意料——天保与傩送同时倾心于翠翠,但随后天保不幸溺水身亡,傩送出于愧疚远走他乡,老船夫又在不久后魂归西天,独留翠翠一人、一条老黄狗与一个老兵做伴。作品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却清楚地呈现了京派小说的流派特征。

文风朴实,如诗如画

小说《边城》中有大段的景物描写,描写虽多却不浮华,用词用句皆朴实而又简练,颇有古文滋味但却通俗易懂。如开篇介绍茶峒小溪处:“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简单的一句描写却能让人如临其境,透着些许的清透与自在,让我不禁想起了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对溪流的一段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看似写鱼,实则借游鱼映衬水之清澈,一句白话文一句古文,二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文中写到“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描写篁竹的翠绿,而用“逼人而来”这个词,读来似乎可感知到那扑面而来满心满眼的翠绿。形象之生动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除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小说中如诗歌般的语言也不得不提——如“露水降了,歌声涩了,到应回家时,就趁残月回家去。”巧妙地运用单纯词“降”、“涩”,语言简练而又形象,又因古文中也是单纯词居多,因此这样的描写增加了文风的古朴型与典雅性。除了运用单纯词,沈从文还善于用文字营造空间感,为读者打造一个立体的桃花源世界,如“两人沿城墙角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将茶峒地貌建造在读者眼前,空间感立显,看文如看画,让读者彻彻底底地沉浸在作者所构建的桃花源古村落中,如诗如画,这既是对《边城》恰当的评价,也是对京派小说恰当的评价。

人性淳朴,真诚善良

作者沈从文除了在景物方面构造了一个桃花源一般的世界,更在茶峒构造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人民淳朴善良、与世无争,充分展现人性的真、善、美。先来看小说的主人公翠翠。作者对于翠翠的描写是:“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几句话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充满童趣的女孩形象便跃然纸上。再看对当地人的描写,“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写顺顺“这个大方洒脱的人……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写天保傩送“两人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甚至对于妓女的描写都是“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沈从文对于书中角色的描写,清一色的褒义词,人性中每一点滴的美好都展现在沈从文笔下。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所满足的便是作者在现世中,对于美好人性的渴望与渴求。

不仅仅是沈从文,京派小说作家面对现实的不堪、混乱与绝望,他们无奈,他们热爱文学,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一头扎进自己所创造的桃花源中。在《边城》中,虽然故事的结局是悲剧的,这个悲剧也是源于小说中老船夫的懦弱、翠翠和傩送的不够勇敢等等,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作者塑造他想象中的美好人性。在京派小说中,这样淳朴善良的民风与美好的人性都透露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和谐。这个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是京派小学作家们用自己的力量在当时那个年代里所做构建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