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2019年广州国际文学周”——“新时代·新景象·新发展”中韩文学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研讨会围绕“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发展的新现象、新特征和新趋势”和“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作品互译出版的现状和展望”两个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韩两方的作家、诗人、学者,我校副校长焦方太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韩国著名作家李文烈、高炯烈,著名诗人罗喜德、李杰妮,著名文学评论家洪廷善,资深出版人梁元锡,中国著名诗人杨克、作家周晓枫、庞贝、方舟、唐成茂、翻译家金鹤哲、学者李斌、刘志强、伍方斐、陈恩维、金英姬、朴香兰等出席研讨会。
焦方太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韩两国是友好邻邦,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学需要分享,也需要交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凸显国际化办学特色,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换与外聘导师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化能力。我校的创意写作专业方向结合国际办学经验,锐意改革创新,培养高端的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创造性写作人才,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他相信在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中韩文学会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中韩文学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焦方太致辞
此次研讨会分为两场圆桌论坛,分别以“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发展的新现象、新特征和新趋势”和“新时代以来中韩文学作品互译出版的现状和展望”为主题,中韩两国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针对各项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作家周晓枫认为,写作出奇翻新本就是一件“难事”,作者要学会释放光芒,不断搜集词语的“火柴”,文学之光就会更持久。诗人罗喜德精辟总结韩国诗界发生的两大新变化。诗人高炯烈表示,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紧密投入新时代之中,找寻到中韩文学创作的新方向。文学评论家洪廷善对中韩两国历史以来的文学交流与出版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从中西文化差异性中突破出来,中韩文学才能有本质性的发展。翻译家金鹤哲期待未来中韩文学翻译可以建立起一定的体系,有助于系统性地推广两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分享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上举行了我校创意写作中心主任和新增导师的聘任仪式,聘任《作品》杂志社长、原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杨克为广外创意写作中心主任。周晓枫、欧亚、唐成茂、方舟、庞贝、洪廷善、李文烈、高炯烈、罗喜德、李杰妮、金鹤哲等一批中韩作家、学者受聘为广外创意写作中心导师。杨克在受聘仪式中发表演讲,他以桥为喻,希望自己能为广外的老师和学生构建与校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之桥。“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培养国际性的眼界和胸怀,有文学家的敏锐、史学的实干精神和通达的哲思,创造有生机的、有希望的、有未来的文学世界。

聘任仪式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广州市文联主办,我校中文学院、东语学院和创意写作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