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他,创办了低收费的民办学校,为非中山户籍的孩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秉承孙文“平等、博爱”的理念,在恒美的蓝天下为孩子们编织斑斓的梦;他,大力支持商英学院的三下乡活动,相信志愿者能用爱搭起希望的桥梁,引导孩子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他,就是恒美学校校长张为老师。
7月25日,张校长应邀出席了Try & Goal队伍交流会,为24名队员解答下乡义教过程中的疑惑,分享他的教学心得。队员们从张校长意味深长的讲解中学会了如何去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__local/9/31/41/0878E63765B8E38A0666CA87956_97BFBFE2_B2B7.jpg?e=.jpg)
张为校长与Try & Goal队员真诚交流
“把夏令营的目标弄清楚”
有队员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产生了应该教给他们什么的疑问。张校长分析,1-3岁是孩子的蒙童阶段,5-7岁为养心阶段,9-12岁是养志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现在正是他们养成目标的时候。我们组织夏令营,不应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应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与活动,给孩子们带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勇敢表现自己;给他们一个对美好将来的期待,树立理想,并付诸实践。只有当我们把夏令营的目标弄清楚的时候,才能够从容应对义教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张校长特别提到,恶劣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可能会让相当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把自己原有的理想抹杀掉。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让他们真诚地相信理想,让他们知道路在何方,并坚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梦想进发。
![](/__local/4/3A/69/C9D6D43EB05C18756A7E20CB652_ADFBA2BD_11220.jpg?e=.jpg)
队员们在认真记录
“外来工是不公平的称谓”
当一位队员提及“外来工子女”的概念时,张校长言辞略带激动,“我们应该让外来工这个概念从我们的头脑中消失”。
张校长感慨地说,“外来工”这一称谓集中体现了当前的社会不公。在张校长眼中,没有外来工,每个人都是中国公民。他以自己也非广东人为例,说明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特殊的头衔,都应享有同等的机会。但是在中山乃至整个中国,很多非本地户口的学生享受不了应有的权利和待遇,就仅仅因为他们是“非本地户口”而已。只有当我们从头脑中根本消除这种观念,粉碎这些心理定势,才能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营造一个平等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队员无不为自己过去对学生的歧解感到愧疚,同时在张校长平等博爱理念的阐释里获益匪浅。
![](/__local/3/77/D8/11A86F3F3B12F22A9BC081186FF_7D2A0722_122C0.jpg?e=.jpg)
呼吁践行“平等,博爱”
“教育能做的很少,但我们可以做得很好”
有队员提及,无论怎么教育开导某些学生,都无法感化他们时,会困惑我们应该用何种方式教育学生。张校长分析,一个孩子的成长受到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其实教育能做到的事情很少。教育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做得很好。
张校长让我们弄明白自己能做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事情做得最好。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多了解他们的情况,向他们灌输积极的人生态度。夏令营结束后,我们可以继续与学生保持联系,让他们心里有依靠,有动力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从张校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张校长一直孜孜不倦地践行着“爱的教育”。教育,说到底,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爱”。只有在“爱”的前提下去开展教育,才能真正改变孩子。
一个小时的交流会很快就结束了,队员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张校长与我们分享他的教育心得。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更加懂得,教育的重大责任和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