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资讯中心队宣传保护古村落

文字:学生资讯中心 陈琦 黄中柱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7-2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似火的骄阳,停滞的空气,凝聚着心血的横幅和展板,烈日中投下的人影光斑。7月25日,肩负着宣传阳西县自然村大洲村申报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的任务,SMC三下乡队伍宣传组的工作又一次在烈日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本次宣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进阳西县居民对大洲村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宣传遗迹保护的重要性,使大洲村以及阳西县内其它类似的古村落能够受到妥善保护,使其免遭损害。本次活动通过展板展示、口头介绍以及横幅签名的形式开展。由于宣传组力量微薄且经验有限,此次宣传工作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公众影响力。但从现场情况来看,宣传工作还是达到甚至超出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齐心协力作准备

  出发前一天,宣传组的成员们就开始根据前期策划齐心协力地为宣传工作做准备。由于之前新闻报道组已经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了大洲村的相关资料,宣传组便在此基础上加以筛选总结,提取出精华部分,将重要信息誊写在手绘展板上以便展示。除此之外,他们还把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粘贴到展板上,增强了版面效果。最终,队员们制作出了一块艺术与文化并存、既直观又美观的古村落宣传展板,为次日的宣传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突发状况改计划

  在前期策划阶段,宣传组计划将宣传点设置在阳西县的汽车站。然而在实践中,宣传组却遭到了汽车站管理人员的拒绝,并得知设置摊位需要办理有关部门的多道手续。另一方面,摊桌的借用也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突发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宣传组的计划,然而几位组员并未因此乱了阵脚,而是在组长的带领下就近寻设摊点,最终成功地将摊位设置在了新华书店门口,并从附近的一间中学借到了两张桌子充当摊桌。所有的准备工作在大家有条不紊的分工合作下,于10:30左右基本结束。

古村宣传进行时

  宣传组分成了三个小组,每组两人。三个小组轮流留守摊位以及外出宣传。留守在摊位的两位组员工作较为轻松,主要是借助展板向路过书店的行人介绍大洲村的自然状况、风土人情、现今古迹受损情况以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路人在写有“大洲村,我们的古迹,我们的骄傲”标语的横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横幅签名活动,留下路人的印迹
路人签名

  而外出宣传的两个小组的工作则比较艰难。由于宣传工作需要拦截路人,大家在开始时都显得较为羞涩,不知如何拦截、如何开口。且大家的最终目的是将行人吸引到摊点作进一步介绍与解说,需要一定的技巧以及口才。因此,刚开始的半小时内,宣传效果十分微弱。

  简单的午饭过后,大家静下心来总结了上午的经验与教训,相互指导借鉴,从说话技巧、宣传内容、宣传策略方面加以改进,以便继续开展工作。

宣传组组员引导路人亲近古村文化
宣传组组员引导路人亲近古村文化

  然而,炎炎的烈日似乎将附近的居民们都困在家中,街上的行人屈指可数。外出宣传的两个小组沿途寻找,却很少能发现宣传对象。经过上午的尝试摸索,组员们把主要的宣传对象定为学生以及中年人。详细的介绍使在展板前驻足的行人对大洲村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先前单一的介绍方式也慢慢地演变成了问答结合的交流方式。

深入交流,探索古村遗迹
深入交流,探索古村遗迹

  在行人中,让队员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先生。他在了解到服务队此行的目的以及大洲村的相关信息之后,友好地与队员们交谈,并罗列出了他所知道的阳西县的其它知名古村落,希望服务队在宣传大洲村的同时也能向行人们提及其他村落,提高大家对古村落的了解程度以及文化意识。还有一位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大一学生,对宣传活动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还拉来了自己的同学一同观看了解。

日落西山收工时

  下午四时许,由于行人逐渐减少且宣传效果基本达到,宣传组决定提前“收工”。几个小时的宣传工作让队员多了一次特殊的体验,也引发了他们的一些思考。在与宣传组组长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此次三下乡期间开展的宣传工作并不如想像中那么新鲜有趣,在筹划、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许多在学校内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物资短缺、缺少庇护的小县城就显得困难重重。当然,也正是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有了一种不同于校园生活的独特体验,让大家懂得了感恩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