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31日清晨,经过一个暑假的宁静后,广外校园又一次掀起一场返校高潮。这一天,我校新生报到的日子如期而至,一张张全新的面孔出现在了学校的校道上。全新的生活,莘莘学子跃跃欲试;陌生的环境,家人亲属忧心忡忡。
广外初体验 整一个“美”字了得
还没到早上7点,就陆陆续续有新生前来报道。他们大多由家长陪同前往,也有比较的独立的新生,独自一人踏上了大学征程。到上午10点左右,新生报道人数到达高峰期,他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在指定地点报到注册及领取军服等。

广外初体验(图/梁子成)
当被问及对广外大的第一印象时,“和谐”“热情”“现代”“新鲜”“很大很美”这些词语,学生和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简单的几句话,就显露出了他们对广外的喜爱。
“初来乍到”——学生家长“各有所思”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我会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我心里,学习是首位的。”商务英语学院新生安徽女孩方睿如是说。
在交谈中方睿透露,她是一位复读的学生,经历了“高四”之后,她付出的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更懂得珍惜大学生活。她表示,在大学生活中,她将70%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尽力汲取知识,30%用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关系。她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能在广外的学习和与同学交流中得到较大的提高。谈到四年的目标,她选择在广外考研,增强自身竞争力。

“女”行千里母担忧(图/陈敏怡)
相比起方睿乐观地期待着校园生活,她的父母则流露出一丝忧虑。他们表示最担心的是女儿远离家乡,在短假期间不能回家,孤身一人在校会感到寂寞。又担心女儿面对语言沟通障碍,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但今天广外志愿者们热情的帮助以及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令他们对广外增添不少信心,学校对新生的帮助和关注有利于女儿尽快融入校园生活。
90后新生踌躇满志
从本届新生开始,我校将迎来很多真正意义上的“90后”新生,他们中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们丝毫没有任何初出家门的胆怯,他们的谈话中充满了自信和成熟。法语专业的新生陈同学告诉记者:“英语是我的老本行,选择法语是为了尝试一下新的事物,艺多不压身么。”在谈及未来的打算时,他不无调侃地说:not sure.一切都要看发展如何。”
早上八点多,一辆满载新生及其家长的校巴驶进校门,老老少少兴高采烈地走下车,其中一个身穿粉红色T恤、牛仔长裤,一直在拨打手机的cool女孩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她独自拖着行李箱,提着几个袋子,身边并没有同伴。

邓榴接受我社记者采访(图/周伟良)
这个留着一头长发,带着眼镜的女孩名叫邓榴,是法语系的保送生,她身上散发出一种淡定成熟的气质,令记者误以为她是本地人,而事实上她是来自四川的达州,且是90后一代。一路上,她每次都婉拒记者帮忙拿行李的好意,沉重的箱子她也自己提上台阶。

90后也很独立(图/周伟良)
她很自信地说,自己是初次来到广州,但是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志愿者们很可爱”
为了方便新生注册,登记宿舍,缴纳学费,各学院志愿者六点半就在校道、绿化区、各教学楼宿舍楼梯处安营扎寨,并设置了指引牌,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

新闻学院志愿者设置指引牌(图/杜彦玲)
提着大包小包的家长们都对广外大的志愿者提出了高度的评价。国贸专业徐曼的家长说:“志愿者们真的太可爱了。不管是帮忙拿行李还是指路带路,都表现得非常热情和积极。”
而法学院国政专业的陆贻菁也说道:“师兄师姐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她表示,刚来到广外大就在志愿者的指引下找到了法学院的注册地点,她的行李也是由法学院的师兄搬上七楼的。
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7、8栋宿舍楼下的军服购买处,已经有许多人领到了自己的军装。其中有一位军人的妻子,来自深圳的杨女士谈到,自己的孩子就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以前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所有对即将开始的军训并不担心。

不爱红装爱武装(图/江演媚)
政管学院的黄圣惠则对军训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我很喜欢军训,从小学到现在经历了九次了。而大学的军训将会很长,所以非常期待!”
采写:广外新闻社记者 粟俐钦 陈施霖 陈晓婷 顾盼 范慧倩 戴宇菁 实习生 许晓冰